“枯木龍吟”古琴、清代升平署劇本、《二泉映月》原聲采錄設備、大型云錦織機、水族水書、傣族貝葉經(jīng)、赫哲族魚皮服、藏族繪畫唐卡……昨天,“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首次以近2000件實物、1500余幅圖片的“物質”形式呈現(xiàn)在首都觀眾面前,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據(jù)主辦方介紹,各地選送進京參展的實物竟多達6000余件,幾經(jīng)篩選,剩下的每一件展品或圖片都代表著當?shù)刈罹咛厣拿耖g文化,洋溢著濃濃的中華傳統(tǒng)精神,也守護著華夏兒女的精神家園。
“鳴鳳”琴聲太空覓知音
紅棕、深棕色斑駁相間的琴體、渾然天成的琴斷紋、玉石琴徽、絲制琴弦——唐代古琴“枯木龍吟”、宋代古琴“鳴鳳”靜靜地擺放在“綜合廳”的陳列柜里。
“這把‘枯木龍吟’上的琴斷紋非常難得。”在現(xiàn)場參觀的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教授喬建中告訴記者,刷在琴體上的是一種“古漆”,時間一久,琴體就會出現(xiàn)斷紋。在專家眼中,琴斷紋的自然與美麗是鑒賞古琴年代、成色、文化蘊涵的重要因素。
古琴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發(fā)展史,是中國惟一記載完整、傳承不斷的古代樂器,故而成為中國人文化身份認同的標志。2003年11月,中國的古琴藝術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向全世界征集最能代表地球生命的各種聲音,并將其收錄在太空探測器“旅行者”號的金唱片上。“當時中國提供了一首古琴曲《流水》。那首曲子就是由琴家管平湖在‘鳴鳳’琴上彈奏的?!眴探ㄖ姓f。如今,這首尋覓知音的古琴曲依然回響在浩瀚的宇宙中。
除了古琴藝術,我國的昆曲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以及與蒙古國聯(lián)合申請的“蒙古長調”都已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我國成為世界上極少數(shù)擁有4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家之一。從去年7月開始,我國著手建立“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目前,文化部已從全國各地所提交的1351個申報項目中,篩選出501個項目進行公示,其后便將審批公布。
年畫家族有了“新”成員
昨天剛巧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元宵佳節(jié),展廳內特意懸掛起精巧的紅色花燈,中國傳統(tǒng)文化色彩的浪漫盡現(xiàn)其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選在這一天開幕,顯然別有用意。
“節(jié)日正是負載非物質文化的最重要的載體。”在北側“地方板塊”的展廳中,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祁慶富對記者說,“春節(jié)是漢民族最重要的節(jié)日,今年北京鞭炮‘禁改限’,這個傳統(tǒng)氣氛一下兒就回來了。不過,過年的老傳統(tǒng)可不只放鞭炮一樣兒,還要貼年畫呢。祈求豐收的就貼五谷豐登、祈求愛情的就貼天仙配、祈求考試高中的就貼五子登科、想做生意發(fā)財?shù)木唾N招財進寶?!?/p>
在祁慶富的指點下,記者在不同省市的展區(qū)內發(fā)現(xiàn)了天津“楊柳青”年畫、河北武強年畫、山東高密撲灰年畫、重慶梁平年畫。同樣是年畫,同樣的傳統(tǒng)韻味、民俗韻味,同樣寄托著人們祈福的愿望,仔細揣摩,卻又各有風情。
長期從事民俗調查的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宋兆麟對重慶梁平年畫印象深刻?!斑@種年畫以前報道很少,知道的人也不多,現(xiàn)在還會制作的也就一兩位老藝人了。”梁平年畫采用套印工藝,不加手繪,色彩顯得穩(wěn)重,深厚。有趣的是,梁平年畫人物的面頰上都有一抹紅,被稱作“開臉”,這種風格在其他地區(qū)的年畫上從未見到過。
“梁平年畫是在最近幾年的普查工作中被重新發(fā)現(xiàn)的,是我國非物質文化保護工作的成果?!彼握作胝f。
“唐僧取的應該就是貝葉經(jīng)”
云南展區(qū)位于“地方廳”的打頭位置,展區(qū)最顯眼的地方陳列著傣族的“貝葉經(jīng)”??蔹S的棕櫚葉用線繩串成一摞、每片葉子上浮現(xiàn)一行行的文字?!跋葘⒇惾~棕的葉子脫水、晾干,然后用傣文在其上書寫小乘佛教經(jīng)典。這種‘貝葉經(jīng)’流傳于云南的西雙版納地區(qū)?!敝醒朊褡宕髮W中國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祁慶富介紹說。
據(jù)說,貝葉棕樹與佛教密切相關。在西雙版納地區(qū),流傳著“哪里有寺廟、哪里就有貝葉棕樹”的說法。寺廟里的僧眾就用周圍的貝葉棕樹葉來書寫經(jīng)文。由于貝葉棕樹只能夠存活60年,再加上人為破壞,如今已經(jīng)所剩無幾。
“據(jù)我了解,西雙版納的橄欖壩原來還有5棵貝葉棕樹,它們成為西雙版納的象征。有套‘祖國風光’的郵票,頭一枚就是西雙版納的5棵貝葉棕樹。不過聽說最近又死掉兩棵了。”祁慶富遺憾地說。
“貝葉文化可謂源遠流長。實際上,在紙張和印刷術沒有普及以前,樹葉是佛經(jīng)的最初載體。據(jù)考證,佛教發(fā)源地印度所使用的也是‘貝葉經(jīng)’?!逼顟c富樂著說,“你看《西游記》里唐僧從西天取回的佛經(jīng)都是印在紙上的,掉到河里濕了得晾,風一吹還給刮跑兩張,這其實是不符合歷史的。唐朝年間的話,唐三藏從印度取回的佛經(jīng)應該就是‘貝葉經(jīng)’?!?/p>
專家表示,參展的兩套“貝葉經(jīng)”書寫于清代,內容是《瑪哈維先達拉傳》。“貝葉經(jīng)”的制作工藝和書寫技巧一直沒有失傳。
電腦和機器都織不出來的云錦
“中國織錦工業(yè)最后一座里程碑?!边@句話是用來形容南京云錦織造工藝的。南京地區(qū)搬來了一臺1.6米寬、5米長、4米多高的云錦織機擺放在“綜合廳”里。整部織機由1000多個零部件組成。兩名手工藝人一人在上、一人在下,手指翻飛,絲線絞繞,為現(xiàn)場觀眾展示了紛繁復雜的“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南京藝術研究院教授徐藝乙介紹說,云錦是目前中國最傳統(tǒng)的采取通經(jīng)斷緯的方法進行織造的工藝。操作需要兩人完成,一人在上面“提花”,一人在下面“把緯線織進去”。云錦的工藝復雜、制作緩慢,“如果是織最復雜的妝花工藝,一天下來也就織個十幾厘米,所以有寸錦寸金的說法?!?/p>
明清以后,中國各地區(qū)的織錦工藝逐漸消亡,只有南京云錦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保護?!霸棋\是達官顯貴的專屬品,而且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陪葬用品中?!睋?jù)徐藝乙介紹,運用云錦織造工藝已經(jīng)成功地復制了定陵龍袍和素紗禪衣。
織云錦需要上下兩人配合默契,所以規(guī)矩很多,先邁左腿還是先邁右腿都有嚴格規(guī)定?!盀榱伺浜夏?,織工又創(chuàng)造出‘白局’。這是一種曲調,一邊織錦一邊唱,嘴里曲子的節(jié)奏配合好了,手里的活也就配合好了。曲子一開始唱的都是工藝,后來也出現(xiàn)了生活內容?!毙焖囈艺f。
織機邊同時展出了一塊云錦,精致非常。專家介紹說,云錦工藝采用古老的結繩記事的方法進行圖案編序。其中最復雜的妝花工藝的圖案編序和制作,連電腦和機器都完成不了。
木偶會“吸煙”、“騎車”
福建展區(qū)吸引了里三層外三層的觀眾,大家都在觀看泉州提線木偶的表演。出場的“古代女子”發(fā)髻高挽,百褶素裙,手持長劍,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或趨步向前,或揮劍問天,“手”可輕提裙角、“眼”可顧盼左右。而這一切都是通過20多條線繩來完成的。
據(jù)泉州市木偶劇團團長王景賢介紹,泉州木偶自唐以來傳承就沒有間斷過。經(jīng)過千余年的發(fā)展,如今泉州木偶的“提線”最多時候可以達到36條?!耙话愕哪九急硌菀簿褪畮讞l提線。提線越多,木偶能動的部分也就越多,表演也就越好看越生動,當然難度也就越大?!蓖蹙百t說。
近些年,泉州木偶表演藝術學校不斷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表演人才,在此基礎上,泉州木偶表演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木偶的內部結構更加復雜,表現(xiàn)力更強;“線功”全面進步,已經(jīng)可以在3米高的地方控制木偶?!拔覀兊摹娯浮瘯咕啤染?。有的木偶還可以騎車、吸煙、吹喇叭?!蓖鯃F長說,他們的木偶劇團已經(jīng)出訪國外90余次,走到了五大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劇團編排的木偶劇《欽差大臣》已經(jīng)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用王團長的話講,泉州木偶已經(jīng)“老樹開新花”。這也許正是許多民間傳統(tǒng)文化所希望的未來。 (記者 侯健美 通訊員 葛輝)
時評 保護民族的文化記憶
悠揚闊遠的蒙古長調、優(yōu)美華麗的昆曲《牡丹亭》;甚至社火、祭灶、廟會;甚至剪紙、泥塑、雜耍;甚至春節(jié)、端午、中秋……56個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民族情感認同的紐帶和感情溝通的橋梁。
相對于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同基因,很可能因某些藝人的逝去而隨之消失。說到底,這種活態(tài)文化,必須靠活態(tài)傳承才會得以發(fā)揚光大。
自覺尊重“原生態(tài)”。一個叫郭德綱的相聲演員,把相聲重新回歸到本源意義上的藝術形態(tài)而大獲全勝。自覺意識上的文化傳承應該是藝人的藝術追求。首先是繼承,才可以談發(fā)展,師承的關鍵也在于此。泥人張的弟子絕不會使用米開朗琪羅的技法和材料,這是行里的規(guī)矩,而文化傳承看重的恰是這個規(guī)矩。這也叫尊重原本“生活相”。筆者在濰坊買的泥“老虎”跟兒時玩過的完全一樣,攤主說,他們家做了幾十年泥“老虎”,從爺爺輩就是這個樣子。
形成傳統(tǒng)“文化場”。任何一種文化形態(tài)一定存活在某個特殊的空間。中秋月夜,蘇州城萬人空巷,趕往虎丘斗曲,成為一個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獨特藝術魅力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和文化空間。然而,其后經(jīng)文人雅化,昆曲曲高和寡,與民眾生活漸行漸遠。我們是不是該這樣考慮:一種來源于生活,不脫離生活的“生活文化”,不應該束之高閣,藏之深閨。乘烏篷船看社戲曾是魯迅給我們描繪過的田園詩畫,民間的藝術只有植根于民間才有生命力。
恢復原始“生活流”。有些高端的、特殊的民族文化形態(tài)當然應該存活在相應的藝術土壤里,比如云錦,比如水書。但剪紙、年畫、木雕等本是鄉(xiāng)間民眾裝點氣氛美化生活的手段,風箏、泥塑也是鄉(xiāng)民為哄孩子而制作的玩具。它們在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實踐功利緊密相連下萌生和發(fā)展,是具體生活技藝和日常生活的展現(xiàn),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我想的是,只有恢復其生存意義上的“生活流”,它們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護。(李硯洪)
現(xiàn)場 傳承人表演絕活
人才是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胺沁z”的傳承人既有普通大眾,又有特定人群。展覽上,普米族的姑娘唱起民族歌曲,還有來自各地的優(yōu)秀傳承人為觀眾現(xiàn)場表演織錦、織棉、泥塑、風箏扎制、唐卡繪制等民間工藝,其中有好幾位大師都是中國藝術研究院聘任的民間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員。
■王南仙 (江蘇無錫人)畢業(yè)于江蘇省惠山泥塑彩繪訓練班,尤其擅長“手捏戲文”彩繪技法。對于人物面相的描繪十分精致,著力于傳神。長期與喻湘漣合作,一塑一彩相得益彰。
■喻湘漣(江蘇無錫人)出身于泥人世家,是著名藝人蔣三元的曾外孫女。歷年來潛心鉆研,集各家之長,融會貫通,繼承發(fā)揚了惠山泥人的地方風格。
展覽現(xiàn)場,兩位老藝人并肩而坐,一位和泥、塑形,一位拿著毛筆精心上色,不一會兒,一個財神泥塑就做好了。
■西合道(藏族)幼年跟隨其舅舅學習繪制唐卡,50多年來走遍西藏、甘肅、內蒙古、山西、云南、四川等地,在時間中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藝術風格。西合道帶來的唐卡作品艷麗無比、莊嚴無比,強烈地吸引著觀眾的視線。西合道高高的個子,黑黑的高原臉上帶著憨厚、和善的微笑,只要有人駐足,西合道便熱情地向人講解他的唐卡。
名詞 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和文化空間。范圍包括:口頭傳統(tǒng)(包括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tǒng)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jié)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tǒng)知識及實踐、傳統(tǒng)手工藝技能、與上述表現(xiàn)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國務院《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