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jīng)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河南
熬年守歲舉家圍坐夜長明
河南延續(xù)中原根脈,過年頗有講究。過臘月二十三就進了小年,民謠里唱詞分明: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貼花花(對聯(lián));二十九,去灌酒;三十兒,捏鼻兒(餃子);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這方天地里,歲歲年年遵循著這段章程,綿延無窮。
臘月底幾天,主婦上陣,忙不過來時,男主人也得掌勺,和面蒸饃、包餡過油、殺魚燉肉……個個不亦樂乎。面食,不同以往?;ň?、油卷、棗花饃,上面都要用胭脂點上紅點,以示吉慶。更有別致者,做成壽桃、刺猬等等,不一而足。
年三十兒除夕,年味兒最足。河南鄉(xiāng)下管餃子叫扁食,扁食里興包枚銅錢硬幣,使之成為“幸運果”。這是傳統(tǒng)的“抽獎”活動,誰吃到硬幣,象征新的一年必有福氣。河南人講究守歲,又名“熬年兒”,大門外點燈,長明一夜,全家圍坐,閑話一年。過了子時,鞭炮燃放既畢,依長幼為序祭祖跪拜,孩子們再向長輩叩頭,討取壓歲錢。
河南俗語“三天戲,五天年”。唱大戲要三天整,年要過五天。大年初一正式過大年,既有樂趣,也頗多規(guī)矩,嘴上多說吉利話,忌觸霉頭。五天內(nèi)不準吃面條,不攪面湯稀飯,吃饅頭不準剩。新年開門頭件事,放掛萬字頭鞭炮,爆竹聲中驅(qū)邪迎新。隨后,便要出門,逢人作揖拜年。
走親戚是過年主要內(nèi)容,規(guī)矩多,歷時長,貫穿年節(jié)。一些地方講“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拜岳父”。晚輩帶禮,要到長輩家“走親戚”,長輩則要安排酒菜,等客到來。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這天還要吃餃子,取意捏住“小人嘴”。大年初六,生意便要開業(yè)了,這叫“初六大開市”。
除夕之前,叫做拜早年,正月十六之后,叫做拜晚年,過了二月二,這年才算最后過完。(王漢超 張妍文)
安徽
龍船起舞祝福送到家門口
安徽地跨長江、淮河南北,南北地區(qū)過年習俗也有著較大的差異。
黃山人在小年夜的前一天深夜,有祭灶的習俗,也稱“送灶”,目的是祈求和保佑平安。從小年開始,家家戶戶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掃除塵埃,干干凈凈迎接新年。
在滁州市全椒縣,則流行著“走太平”的傳統(tǒng)民俗(見左圖),并已延續(xù)了近2000年?!白咛健睍r,全椒人都扶老攜幼、傾家出動、從清晨到深夜,數(shù)十萬人到太平橋上走一走?!叭罕娮园l(fā)地進行健身走、看花燈、放煙花、游縣城、燒香燭等活動,以此祝福風調(diào)雨順、平平安安。節(jié)日的氛圍非常濃厚?!蓖鯌c霞大姐說。
每到新春時節(jié),在池州市許多山村和田間地頭,都能觀賞到古老而又神奇的儺祭及表演。村莊家族祠堂中,鞭炮、鑼鼓喧天,村民們戴上彩繪面具,舉行莊重的儺儀,跳起粗獷的儺舞,演著精彩的儺戲,蘊有驅(qū)邪納福之意。池州儺戲有“儺儀”“儺舞”和“儺戲”等表現(xiàn)形式。鑼鼓伴奏,節(jié)奏明快,這種東方古典雕塑藝術的自然美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來。
舞龍船是宣城春節(jié)期間常見的民俗項目,又叫舞旱船。龍船用竹子做成船的形狀,帶有船蓋,重量不重;上面畫著五顏六色的圖案,很漂亮。撐船人一般是皮膚白凈的男生裝扮成女生的模樣,穿著花花綠綠的服裝,化裝成戲曲里的女旦一般。
每到一戶人家門口,首先將鑼鼓敲起來,龍船前面有一個人拿著彎彎的細竹,引導著龍船跟他轉(zhuǎn),鑼鼓敲得越響,龍船就舞得越快,然后有人敲快板,眾人跟著唱,歌詞似皖南花鼓戲。一位廖姓的女士告訴記者,“在以前農(nóng)村,舞船人在一家人門口唱完之后,主人家需要給一點兒錢,然后龍船再趕往下一家。”(本報記者葉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