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某高校研究生簽名承諾遵守學術道德規(guī)范。(資料照片)
最近的一次有關學風建設的大事應該是在3月底,在這次以“科研誠信與學風建設”為主題的座談會上,國務委員劉延東說,“解決這個問題迫在眉睫,刻不容緩?!?/p>
近十年以來,中國學界對于學術道德的構建與治理不能說不重視。
2007年,科技部牽頭建立了由教育部、財政部、人保部、衛(wèi)生部、解放軍總裝備部、中科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協(xié)十單位組成的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制度,而在此前后,許多管理部門、科研教育機構和學術團體均建立了促進科研誠信與學風建設的組織機構,一系列針對學術不端行為調查處理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性文件和學術規(guī)范也相繼出臺。
“應該說,遵循學術規(guī)范的總體狀況已經有所改進,學者、學生和學術機構更加重視學術道德建設,自律性更強了。”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黃進說,但他馬上又加了一句:“當然,問題仍然很多。”“原來的大圈變成了小圈?!北本煼洞髮W教授王寧的概括很形象。2006年,教育部在其社科委專門設立了學風建設委員會,他們倆都是副主任委員,這幾年為規(guī)范學術道德做了不少建設性的工作。在他們看來,學術道德教育缺失,監(jiān)管懲處不力,學術評價失當等是當前學術不端行為泛濫的重要誘因。而這,也正是劉延東國務委員此前提出的學風建設亟須改進的方向。
學術規(guī)范知不知 教育須到位
2009年,王寧用兩年時間完成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規(guī)范指南》,編寫的過程有頗多矛盾:下去征求意見,大家都反對,“下面規(guī)范讀本滿天飛,關鍵是大家都不去做”;本想做一個綱要,“但太細了會‘一刀切’”,而在目前學科分類規(guī)范不健全的情況下,只能做得簡要一點,“但越簡要越顯得沒用”,王寧很無奈。
事實上,在這本3萬余字的小冊子中,王寧已經為大家列出了“選題與資料規(guī)范”、“引用與注釋規(guī)范”、“成果呈現規(guī)范”、“學術批評規(guī)范”、“學術評價規(guī)范”和“學術資源獲得與權益自我保護”,對特別容易犯錯的選取資料、引用規(guī)則等均有詳述。然而遺憾的是,這本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小冊子,至今知道的人并不多。記者在多所大學詢問多位本科、碩士、博士生,聽到的回答都是“不知道”。
“在國外大學,學生一入校就會收到一本學術規(guī)范小冊子,人手一冊,很規(guī)范、很實用?!睋碛泻M馇髮W經歷的黃進對此記憶猶新,這是學術規(guī)范養(yǎng)成的必經過程,“還有一些討論課,在案例討論中強化學術規(guī)范”。
年初的那次座談會上,劉延東對學術規(guī)范教育提出了要求。她說,“在世界許多國家,科學道德教育課程是研究生階段的必修課,我們要吸收借鑒國內外有益經驗,突出教育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將科學道德列入大學和研究生必修課程。”
令人欣喜的是,在北大,這樣的課程已經開設起來:元培學院2006年起滾動開設了“學術規(guī)范與論文寫作”,供本院學生必修、全校學生選修;此外各院系還會在新生入校時搞一次學術規(guī)范講座,為新生“掃盲”;當然,每門課上,老師關于論文寫作的指導還是讓同學們最感受用,“只可惜肯花時間點評并及時反饋的老師不多。”同學們實話實說。
“學術規(guī)范和學術道德教育應該惠及所有學生,”黃進建議。
學術不端敢不敢 懲戒得有力
一年多以前,記者曾就同樣的話題采訪朱清時院士,他說,近20年來,對學術不端行為的過度寬容,導致更多的人鋌而走險,不勞而獲。
事實確是如此,這些年來,有關“嚴肅懲戒的案例不多”、“懲處力度不足”、“監(jiān)管無力”的抱怨不絕于耳,對學術不端“不以為意”、“見怪不怪”、“恨不起來”的情緒普遍存在。
2009年3月,教育部下發(fā)《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要求對各類學術不端行為,高校必須“采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絕不姑息”?!傲闳萑獭薄ⅰ安蛔o短、不姑息、不手軟”,一系列的高調表態(tài)透露出國家行政部門對于整治學術不端的強硬態(tài)度。
黃進參與了這份《通知》的前身《關于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不端行為懲處的若干意見》(后改為《處理意見》)的制定,他坦言,很多地方,包括運作機制、制度建設還要進一步完善,比如“如何啟動調查程序,如何調查、鑒別,社會和學術圈都要形成一種文化?!?/p>
這份《通知》規(guī)定高校都要建立健全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工作機構,并強調,“學術委員會是學校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最高學術調查評判機構”。而事實上,《通知》下發(fā)前,學術委員會就已在各高校相繼成立,然而,其在整肅學風中的作用,卻是褒貶不一。
“中國是人情社會嘛”,這句話記者在采訪中多次聽到。對于不少大學校長和研究機構的領導來說,學術道德的糾紛的確是他們最不愿意觸及的問題,“很多問題涉及方方面面,不是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怎樣化解矛盾,怎樣實現安定和諧,讓學術機構保持淡定、從容,不折騰?太復雜啦?!币晃淮髮W領導的心里話或許代表了一種普遍的心態(tài),也正因此,遇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就不奇怪了。
王寧和黃進提出,有些制度設計了,關鍵看執(zhí)行。在教育部社科委學風建設委員會擔任了4年副主任委員,王寧說始終有種有勁使不上的感覺,為此她說,“應該成立一些更有權力、更具操作性的機構”。
學術規(guī)范能不能 評價要科學
年初,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沈陽的一份報告震驚全國,按照他的研究結果,我國買賣論文已成產業(yè),2009年規(guī)模達到10億元。
“全國學術期刊一年只能發(fā)表論文248萬篇,而背有論文發(fā)表指標的人數達到1180萬。濫下論文指標,導致了買賣論文與非法學術期刊等種種亂象?!鄙蜿柕呐袛鄾]有受到任何質疑,因為,大家對此都有感受。
對于學術評價機制的詬病同樣由來已久,對它的危害也早有共識——不科學、不合理的學術評價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學風浮躁、學術失范的重要誘因。
改變現狀,黃進認為,必須建立以質量和創(chuàng)新為導向的學術評價制度,推進代表作評價制度,同行評價制度,建立健全評價聽證與答辯制度、回避制度、公示制度、反饋制度、申訴制度等,也就是完善以同行評價為主的評價機制。他特別強調,“建章立制后,關鍵在于執(zhí)行”。他透露,國家有關部門目前正在制定新的社科成果的評價辦法,“這應該是個好事”,黃進說。
好的苗頭還有一些。2005年10月,中科院理論物理所在中科院率先成立國際顧問委員會,實行國際評估。兩年后,中科院生物局也開始了這一嘗試。
改進學術評價體制,高校的步伐也在加快。7月,浙江大學出臺《關于加強文科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在若干基礎學科試行學術代表作制度;在學校相關學術性評審中,建立健全符合文科特點和發(fā)展要求的高端同行評審機制。武漢大學也提出,改革年度考核辦法,逐步實施以單位為對象數年一考核的辦法。
而在杭州師范大學,憑一篇論文就能評上教授,“奇才偏才”不受學校常規(guī)考核等“有數字論,不唯數字論”的新評價體系讓人為之一震。杭州師范大學校長葉高翔說,“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我們既要有渴望出現一位大師的期待,也要有允許一百位努力者失敗的胸懷?!?本報記者 豐捷 通訊員 覃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