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jīng)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個別老師引導方式有誤
對于孩子們捐款,家長中不少人持保留意見。
網(wǎng)友“破天左手”說:“捐款是一件很好的事,孩子自己省下來的零花錢,如果捐給災區(qū),我堅決支持。但是很多時候都是家長掏錢,孩子捐款。如果是這樣,我堅決反對,這明顯違背了捐款及教育孩子的初衷?!?/p>
那么,學校又是怎么看的呢?
寧波海曙區(qū)某學校的周老師說,每次組織捐款,老師都不會規(guī)定捐款數(shù)額,而是讓孩子量力而行:“雖然以前會公布學生捐款的數(shù)額,但現(xiàn)在學校不會了,更不會強迫學生捐款,原則上,捐款的數(shù)額不受限制?!?/p>
另外一位胡老師也說,學生捐款不應過多,老師更應正面引導。
寧波江東區(qū)教育局的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教育部門和學校都不會規(guī)定捐款的數(shù)額,可能個別老師在捐款引導方式上出了錯誤,才會造成學生對捐款產(chǎn)生了錯誤認知?!耙恍├蠋煵唤?jīng)意間透露了學生捐款的額度,表揚了最高捐款者,原本只是一句表揚,卻讓學生認為只有多捐才能獲得老師重視,這樣下次捐款時,有些學生為了得到一句表揚,就會捐很多。” 孩子不懂事,老師千萬要有分寸
“孩子不懂事,但作為大人的老師懂?!弊蛱?,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劉華說。
劉華看來,組織學生捐款是為了培養(yǎng)他們的愛心,“無論是什么捐款,學校都不應該大搞,更不應該張貼紅榜公布,助長無形的攀比之風。而且,捐或者不捐、捐多捐少,都應以孩子、家長自愿為前提”。
劉華告訴記者,小學生的人格還在成長期,容易受到社會的引導。老師如果暗示捐款多就受表揚,就容易造成孩子間的相互攀比,“沒有經(jīng)濟來源的小學生只能向家長伸手,這對一些家庭貧困的學生事實上就形成了一種壓力。這樣的捐款不僅沒有意義,而且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害”。(通訊員馬強 記者 倪王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