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12月11日,能源基金會主辦的“交通擁堵費和低排放區(qū)國際經驗媒體交流會”在北京舉行,來自美國、英國、瑞典、意大利的專家介紹了國外在征收擁堵費方面的相關經驗。
中國網/中國發(fā)展門戶網訊(記者 魏博)在過去的十年,中國大中城市汽車保有量激增。2003年,全國僅有北京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到2013年,全國有29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北京、天津、成都、深圳、上海、廣州、蘇州、杭州等8個城市超過200萬輛。北京汽車保有量仍居全國第一。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交通擁堵,大氣污染日益嚴重,霧霾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能否用征收“擁堵費”來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改善空氣質量?“擁堵費”如何不成為變相收費?針對這些熱點話題人們一直爭論不休。那么,其他國家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呢?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治理交通擁堵是世界各大城市面臨的共同難題,“擁堵費”在國外許多城市逐漸被提上議事日程,各國都有經驗可尋。在能源基金會主辦的“交通擁堵費和低排放區(qū)國際經驗媒體交流會”上,來自倫敦、紐約、斯德哥爾摩等城市的專家表示,征收“擁堵費”,不僅可以降低交通流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收費區(qū)域內的交通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空氣質量。
米蘭交通、環(huán)境與土地局的環(huán)境工程師Silvia Moroni介紹, 2012年米蘭開始征收“擁堵費”,交通流量降低了30%,而由交通排放的污染物也下降了30%,PM10和PM2.5中的黑炭濃度則下降50%左右,市民變得更健康了。她認為,擁堵收費是很重要的一個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