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jīng)濟(jì)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zāi)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bào)告
- 項(xiàng)目中心
|
中國江蘇網(wǎng)2012年10月15日訊 繼榮膺國家環(huán)保模范城市后,兩個月前又喜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這讓頭頂重工業(yè)基地和煤城兩個“黑鍋蓋”的徐州人喜出望外。這座被幾百座石質(zhì)荒山包圍的“石頭城”,如此巨變的背后,“石頭縫里繡出森林”的奇跡著實(shí)讓人嘆為觀止。而探尋、見證這一“奇跡”,便有了對徐州一位不尋常的荒山植樹老人劉開田的探訪。
61歲立下“百年承諾”
記者日前一路顛簸,來到距徐州市區(qū)30余公里的呂梁山區(qū)的銅山區(qū)伊莊鎮(zhèn)呂梁村,只見劉開田老人開荒造林的徐山,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格外生機(jī)盎然,山腳下的冬桃已經(jīng)掛果,小路邊的辣椒、瓜果蔬菜長勢喜人。
沒等記者走近山下老人的小屋,老人已蹣跚著走上前來打招呼。這讓鎮(zhèn)宣傳委員陸靜喜出望外,她告訴記者,前兩個月老人一場大病不輕,她來幾次看望,老人總沒能下床。
今年已86歲的老人寡言少語,頭上戴著帽舌已斷裂的布帽,一身破舊的夾衣布襖,腳上兩只不同顏色的布鞋都已腳趾出洞。記者跟隨老人走進(jìn)院內(nèi),只見屋內(nèi)屋外到處都是雜物、農(nóng)具,堂屋中支著半尺來高的板床,旁邊的一間屋里圈著一只母羊和剛生的兩只小羊。難以想象,老人在這個雖已幾經(jīng)“改善”的環(huán)境里整整生活了25年,而在這25年里,他硬是讓腳下的石頭縫里長出了一片綠色樹林!
要上老人的山,至今依然沒有什么路。村支書劉廣明領(lǐng)著記者鉆著樹空,順著亂石叢往上爬。指著遍布全山已有手腕粗的側(cè)柏,劉支書自豪地介紹:“這就是劉開田25年前種下的樹苗!”
呂梁村有大小幾十座光禿的石頭山,常年飛沙走石。為此,政府多次動員群眾承包荒山,無人響應(yīng)。1987年12月,劉開田老人挺身而出,與村里簽約包山,而且一簽就是100年。“愚公能移山,我定能綠山!”那一年,老人已經(jīng)61歲。
聽說劉開田簽了合同,全家老少六口人,五口人都反對他做這“傻事”??蓜㈤_田第二天一大早背起半袋子玉米面,手提一口小鐵鍋,拎起鐵鎬就上了山。他先在一處避風(fēng)的山坡,用石塊壘起一間二三平方米的小窩棚,三塊石頭支起鍋,方園幾百畝的徐山從此成了他的家。這一離家,他就再也沒有下過山。
“咱這里的山都是大青石,堅(jiān)硬無比,只有石頭縫里夾藏著零零星星的碎土,保不住土,留不住水。”劉廣明使勁踩了踩腳下的石頭說,“為了能種下樹,劉開田用鐵鎬鑿開石縫,把一塊塊亂石從坑里揀出來,再把石頭圍成一圈,筑起‘魚鱗坑’,然后從山腳下背土,把一個個魚鱗坑填滿。”
就這樣,冬去春來,劉開田總是從早干到晚,渴了喝口山溝里的水,餓了啃幾塊干饅頭,夏天蟲子叮,冬天風(fēng)刺骨,白天黑夜連軸轉(zhuǎn),這一轉(zhuǎn)就是6年。6年時間,老人鑿石挖坑用壞鐵鍬、鐵鎬、鐵錘50多把,鞋磨透了80多雙,硬是在600畝石頭山上挖了13萬個魚鱗坑,栽下13萬棵松樹苗。一片光禿禿的荒山,從此有了綠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