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志麒從沼澤中隨手抓起一小塊泥炭蘚,輕輕一擠,晶瑩的水珠一線射出,其強大的儲水能力令圍觀者嘖嘖稱奇。
張志麒來自湖北大九湖濕地國家公園管理局科研所,這位大學畢業(yè)沒幾年、在一線成長起來的副所長娓娓道來:泥炭蘚可以吸收超過自身重量20~25倍的水分,更重要的是能過濾、凈化水質,去除重金屬等污染,經蘚層過濾后可達到Ⅰ類水質。
這里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天然蓄水庫,在湖北省神農架林區(qū)逶迤群山中的大九湖濕地,泥炭蘚最深達3.5米。
同樣神奇的還有大九湖西北角的落水孔,湖水流到這里,便旋轉著灌入地層不見。
大九湖濕地國家公園管理局干部介紹,大九湖附近沒有河流,這樣的落水孔大大小小有40多個,湖水全部經由這些落水孔找到出路,形成地下暗流,最終注入丹江口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
神農架林區(qū)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吳太地介紹,來自南水北調工程專家估測,中線輸送到北方的清水中,有大約10%來自大九湖濕地。
作為世界同緯度地區(qū)唯一保存完好的亞高山泥炭蘚濕地,這里充沛的降雨量和獨特的儲水功能,使海拔1730米、規(guī)劃面積5083公頃的大九湖濕地公園成為三峽庫區(qū)、漢江中游的生態(tài)屏障,以及南水北調的水源涵養(yǎng)地。
大九湖濕地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張守軍介紹,由于地處湖北西部偏遠山區(qū),相對貧窮,自1986年起,這里的湖泊和濕地曾被人們排滯墾荒,數萬畝湖區(qū)變耕地。同時,作為華中地區(qū)重要的林木采伐區(qū),累計為國家提供商品木材60余萬方,森林覆蓋率大幅下降。在10年前,這里探索反季節(jié)的蔬菜種植,興建了萬畝高山蔬菜基地,濕地水面消失殆盡,多類型沼澤濕地分布急劇萎縮,土壤嚴重污染。
這種發(fā)展模式讓大九湖的生態(tài)體系越來越脆弱。2006年開始,湖北省政府和神農架林區(qū)開始對這里的生態(tài)進行恢復,建設生態(tài)暗壩和人工湖,恢復湖泊,退耕還林,在已形成的濕地湖泊內培育了適宜的野生動植物,投放用于觀賞、科研和維持生物多樣性等作用的魚苗,移栽水生植物……經過不斷努力,目前這里共退耕還林還草恢復濕地3萬余畝,生態(tài)終于基本恢復到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
張守軍說,為徹底化解湖區(qū)人口與生態(tài)保護的矛盾,大九湖生態(tài)移民整體搬遷工作2013年正式啟動,計劃用3年時間把309戶1440人及13家機關單位,全部搬到距此25公里的坪阡村,新建一座集旅游度假、避暑療養(yǎng)、休閑娛樂、商業(yè)購物于一體的坪阡鹽道古鎮(zhèn),達到人人有房住、戶戶有店鋪、家家能致富的目標。
屬于第二期搬遷的餐館老板盧光華,預計明年10月就要永遠離開生活了46年的大九湖村。
盧光華見證了30年來大九湖的變化,也享受了生態(tài)修復帶來的紅利:他原以種地和種草藥、蔬菜為生,收成好的話,一年忙到頭收入四五萬元。2011年開始,大九湖的秀美風光吸引來大量游客。退耕還田的盧光華,瞄準行情開起餐館,至今每年收入七八萬元。
雖然故土難舍,但對于搬遷后的生活,盧光華充滿希望。他打算開家庭旅社,到時游客們衣食住行都在坪阡,相信生意會越來越紅火。
幾年來,大九湖聲名鵲起,躋身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推介為“人一輩子不得不去的地方之一”。游客紛至沓來,大九湖2014年接待游客23.6萬人次,門票收入突破2100萬元,經濟綜合效益超過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