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在三國時稱遼口,兩晉時稱歷抹口,明朝時稱梁房口,清代稱沒溝營,1866年(清同治五年)改稱營口。
沒溝營演變?yōu)闋I口是"沒溝營口岸的簡化"(據(jù)《中國古今歷史地名大辭典》載:"盜船三只闖入沒溝營口岸----"。咸豐五年春二月(1855年3月)"撥師船五只駛赴牛莊沒溝營口外攻剿-----"。同年六月初十(7月23日)"復(fù)有盜艇三十二只直入口內(nèi)撲岸。經(jīng)兵勇轟擊,斃匪多名,盜艇仍盤距營口-----"。咸豐八年(1858年)"九月,英船一艘進入沒溝營???---"。同年八月二十七日(10月3日)"法軍艦駛?cè)霙]溝營海口-----"。1866年以后,《清實錄》的記載則直寫營口之名。同治四年十一月(1866年1月)"撥津郡洋槍隊防護營口"。因"營口一無所持,洋槍隊馳赴營口后扼要駐扎-----"。同治五年七月二十一日(1866年8月30日)"著費蔭魁所帶洋槍隊五百駐營口"。同年十一月(12月)"設(shè)奉天、錦州、山海關(guān)兵備道----即于營口值班"。1867年1月3日,"增設(shè)營口海防同知廳",清政府首次直接以營口命名地方衙門。
中國有很多帶"口"字的地名,如蔣介石老家叫溪口,鄱陽湖與長江連接處叫湖口,長城上有古北口、喜峰口、九門口等,還有三江口、三岔口等。不難發(fā)現(xiàn)帶"口"的地名均與河口、山口、道口或城門口相關(guān)。三國時的遼口無疑是遼河入??谥猓瑸楹沃饾u演變成沒溝營?這"營"又如何產(chǎn)生?
《清史稿》在營口條下記載:清初有蒙古人在此張幕而居。蒙古人怎么在營口"張幕而居"呢?查清《圣祖實錄》確實在康熙二十七年"撥張家口外巴爾虎蒙古暫駐牛莊一帶游牧",二年后分別安置在熊岳、奉天各地。正如《營口市志》大事記卷記載:"巴爾虎人以窩棚為居室,窩棚相連狀似軍營,因名營子。又因潮水溝在潮退時溝涸(無水),漲潮時溝沒于水,故稱沒溝營。" (營口之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