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在松柏掩映的翠巒環(huán)抱之中,有一座仿南京中山陵形式建造的宏偉陵墓。它肅穆地面北屹立于香爐峰下方。這便是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而修造的忠烈祠。
忠烈祠于一九三八年籌建,一九四二年落成。是我國大陸唯一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的大型烈士陵園,忠烈祠規(guī)模宏大,依山而建,整個布局為方體,前低后高。祠內的花崗巖石板大道和二百七十六級石磴銜接,將牌坊、“七七”紀念塔、紀念堂、致敬碑、享堂從下而上組成一體,長二百四十米,寬六十米,占地面積 一萬四千四百平方米。忠烈祠其上是蔣介石游南岳的紀念林,兩側是翠綠山巒,四周是參天古松,把整個建筑緊緊地環(huán)抱于山中。共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第九戰(zhàn)區(qū)抗日陣亡將士的遺骸。1983年10月,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出南岳大廟北后門,沿東線登山公路北上約四公里,便到了忠烈祠,步入忠烈祠,通過高大雄偉的三孔牌坊,是一開闊式庭院。兩排整齊的翠柏亭亭玉立,其間苗木蔥綠,花開朵朵。沿石板道行百余步,便是巍然聳立的“七七”紀念塔。塔座四周有四塊嵌漢白玉的“七七”銘文的青石碑。紀念塔中間有五顆炮彈直指藍天,彈體一大四小,屹立在一起,象征著漢、滿、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堅決抗戰(zhàn)。
再往前便是石墻碧瓦的紀念堂,古樸大方。紀念堂中央,聳立著一塊高約六米的漢白玉石碑。石碑置于平鋪著的十二角花崗巖石臺上。石碑正背兩面原刻有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碑文。紀念堂后面,沿山勢建有二百七十六級石磴,分兩側而上,石磴呈臺階式,共九層,以致敬碑為界,下面六層,上面三層。兩側石磴中間的斜坡上,是一塊綠茵草地,臺階中間點綴著四季常青的花草灌木。石磴兩側是高大綠樹,把石磴掩蓋得嚴嚴實實,致敬碑在石磴臺階中間,有四條柱拱托著平面石板,上面是一個大型球冠,兩旁各有翠柏一株,她象征著烈士永垂青史。路旁有一石碑,正背面刻著“游人到此,脫帽致敬”八個字,提醒游人到此肅立,緬懷英烈。
上去便是享堂。享堂是忠烈祠風最大的建筑物,地面呈十字形,有堅固雄厚的花崗巖石墻,雙面浮雕三拱的漢白玉石門。正面上部,六根花崗巖石柱穩(wěn)托著朱紅色歇山式雙檐,中間兩條柱上懸掛著金色的長方形橫匾,其上題字:“忠烈祠”,款署“蔣中正”。在享堂大廳后墻壁上,嵌著三十六塊漢白玉石碑,上面刻著當代著名書法家題寫的歷代愛國志士的詩詞。
在忠烈祠四周蒼松掩映的山頭上,有13痤烈士陵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墳瑩里,埋葬著原國民黨三十七軍門十師師長董煜收集的本師在湘北抗日陣亡將士的遺骸,共二千七百二十八具。據有關文史資料記載:國民黨六十師曾在淞滬、浙東、蘇南、贛北、鄂南、湖南等地與日軍浴血奮戰(zhàn),殲滅日本侵略軍近衛(wèi)第九師團和第六師團。在戰(zhàn)斗中,該師不少官兵為保衛(wèi)中華民族而壯烈捐軀。有鄭作民、孫明瑾將軍等個人墓葬,有74軍、60師、140師等集體公墓3座。墓依祠建,祠因墓顯。名山忠骨,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