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索爾·珀爾馬特 52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主持超新星宇宙學項目。
亞當·里斯 42歲,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和太空探測科學研究所任天文學教授,研究天文物理。
布賴恩·施密特 44歲,生于美國,擁有美、澳雙重國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主持超新星搜尋小組。
新華網北京10月4日電我們宇宙在“大爆炸”中誕生,但會往何處去呢?獲得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澳三位天體物理學家,通過對超新星的觀測而給出了答案:宇宙膨脹不斷加速,而且逐漸變冷。這個發(fā)現(xiàn),被瑞典皇家科學院稱為“震動了宇宙學的基礎”。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首先發(fā)現(xiàn)了星體間距離不斷變大的現(xiàn)象,并提出宇宙膨脹理論。這一發(fā)現(xiàn)導致俄裔美國天體物理學家伽莫夫提出“大爆炸理論”,他認為,我們的宇宙誕生于約140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大爆炸之前,宇宙是個極小體積、極高密度的點,而大爆炸之后,宇宙不斷膨脹。
多年來,天體物理學界一直認為宇宙是在以一個恒定的速度膨脹,直到這三位科學家開始了對超新星的觀測。
此次獲獎的珀爾馬特和施密特分別領導兩個研究小組,用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工具對準了一種“Ia型超新星”。這種超新星是由密度極高而體積很小的白矮星爆炸而成。
由于每顆“Ia型超新星”爆發(fā)時質量都一致,它們爆炸發(fā)出的能量和射線強度也一致,因此在地球上觀測“Ia型超新星”亮度的變化,可以準確推算出它們和地球距離的變化,并據此計算出宇宙膨脹的速度。
兩個研究小組總共觀測了約50顆遙遠的“Ia型超新星”,并于1998年得到了一致的結論:宇宙的膨脹速度不是恒定的,也不是越來越慢,而是不斷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