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沙漠概況是怎樣的?
中國的沙漠,包括戈壁及半干旱地區(qū)的沙地,總面積達130.8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3.6%。其中沙質(zhì)荒漠占45.3%,沙地占11.2%,戈壁占43.5%。在沙質(zhì)荒漠及沙地面積中,流動沙丘占62.4%,半固定、固定沙丘占33.6%,風蝕地占4%。在戈壁中,以剝蝕作用為主的戈壁占戈壁總面積的32%,余為以洪積及洪積沖積作用為主的戈壁。
中國沙漠大部深居中國內(nèi)陸。在烏鞘嶺、賀蘭山以西,沙漠戈壁分布較為集中,占全國沙漠戈壁總面積的90%,除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為固定、半固定沙丘外,絕大部分以流動沙丘為主;該線以東,沙漠戈壁分布零散,面積較小,且都系半干旱地區(qū)的沙地,呈現(xiàn)斑點狀流沙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的相互交錯分布。
中國沙漠分布區(qū)氣候干旱,降水稀少,年降水量自東向西遞減。東部沙區(qū)年降水量可達250~500毫米,內(nèi)蒙古中部及寧夏一帶沙區(qū)在150~250毫米,阿拉善地區(qū)及新疆的沙區(qū)均在150毫米以下,最低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東、中部不及25毫米。沙漠地區(qū)全年日照時間一般為2 500~3 000小時,無霜期一般為120~130天,10℃以上活動積溫一般多在3 000~5 000℃。幾無由當?shù)氐乇韽搅魉纬傻暮恿鳌?
人為因素在一些沙漠邊緣和半干旱的草原地帶沙地形成過程中有顯著的影響,歷史上沙區(qū)曾存在過的著名古城,如喀拉屯、精絕、樓蘭、黑城、居延、統(tǒng)萬等,反映了人類歷史時期以來沙漠的變化。
根據(jù)沙丘移動速度,中國沙漠地區(qū)可以劃分為3個類型:
1.慢速類型。年前移值不到5米/年,包括塔克拉瑪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的大部分、烏蘭布和沙漠的南部等;
2.中速類型。年前移值在5~10米/年,包括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西、南、東南邊緣等;
3.快速類型。年前移植在10米/年以上,包括塔克拉瑪干沙漠南部綠洲邊緣、河西走廊的綠洲邊緣等。
除塔克拉瑪干沙漠東部、北部和河西走廊西部的沙丘自東北向西南移動外,其他各地區(qū)沙丘都是由西北趨向東南或由西北向東南方向移動。
中國不同自然地帶的沙漠特征各異:
1.東北地區(qū)西部與內(nèi)蒙古東部的沙地,年降水量200~400毫米,甚至可達500余毫米;植物生長良好,除草本灌木外,還有喬木生長(如樟子松、榆、樺等),絕大部分為固定、半固定沙丘。流沙僅作小面積的斑點狀分布。
2.鄂爾多斯沙地,分布在河套以南,長城以北包括庫布齊及毛烏素兩沙地,寧夏河?xùn)|沙地也在本區(qū)范圍內(nèi)。區(qū)內(nèi)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相互交錯分布。其間分布有不少下濕灘地、河谷和柳灣林地。
3.阿拉善地區(qū)的沙漠,分布在河西走廊以北,中、蒙國境線以南,新疆以東,賀蘭山以西的廣大地區(qū)。自然景觀呈現(xiàn)裸露流沙沙丘與戈壁低山相間分布的特征。沙丘高大,一般200~300米,是中國沙丘最高大的沙漠,其東南部還有不少湖盆分布其間。
4.柴達木盆地的沙漠是中國沙丘分布地勢最高的地區(qū),一般在海拔2 000~2 400米。沙丘分布較為零散,并與戈壁、鹽湖、鹽土平原相交錯。主要的風成地貌為風蝕地。
5.新疆東部的沙漠與戈壁,年雨量僅10~30毫米,以剝蝕殘丘、低山、戈壁與風蝕地沙丘、鹽土平原相互交錯分布為景觀特色。
6.準噶爾盆地的沙漠,邊緣為洪積、沖積戈壁,西北部則以剝蝕戈壁為主,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中則主要以生長梭梭的固定、半固定沙壟為主。
7.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沙漠分布面積最廣的地區(qū),也是沙漠熱量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沙漠以流沙占絕對優(yōu)勢,多高大的復(fù)合型沙丘,一般高100~150米。沙漠內(nèi)部河流沿岸及沙漠邊緣洪積沖積扇前緣還分布有以胡楊、檉柳為主的天然植被帶,形成沙漠中的天然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