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輛運輸瀝青的工程車輛行駛在港珠澳大橋橋面上(4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攝
2日22時30分許,重達6000噸的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最終接頭在經過16個多小時的吊裝沉放后,最終安裝成功。至此,經過我國交通建設者6年多的持續(xù)奮戰(zhàn),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順利合龍。這意味著迄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即將全線貫通。
隨著一橋飛架三地,粵港澳半小時超級城市群經濟圈加快形成,世界級大灣區(qū)加速起航。不同于許多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一座橋—島—隧一體的大橋。主體工程由長22.9公里的橋梁和6.7公里的海底隧道組成,隧道兩端建有東、西兩個人工島。去年9月,主體橋梁合龍;技術和施工難度更大的海底隧道工程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海底隧道是國內首條于外海建設的超大型沉管隧道,由33個巨型沉管組成。每節(jié)管道長180米,寬37.95米,高11.4米,單節(jié)重約8萬噸。
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副總工程師高紀兵說,最終接頭是一個巨大的楔形鋼筋混凝土結構,頂板長12米,重達6000噸。
這個相當于25架空客A380飛機的“巨無霸”如何精準安裝到海底,又正好“楔入”沉管之間?“考慮風力、洋流、浮力等多種因素,誤差只允許在1.5厘米以內?!备壑榘拇髽驆u隧項目總工程師林鳴說,“這在世界交通領域是史無前例的,無異于‘海底穿針’”。
在伶仃洋上,一艘30萬噸油輪被改造為世界最大單臂全旋回起重船“振華30”,其“臂力”達到12000噸,是隧道接頭重量的兩倍。
隨著現場總指揮的一聲令下,接頭被吊起后平移,達到海底預定安裝處的上方,徐徐下沉,直到完全淹沒于海面。從纜繩的滑動可以看到,龐然大物仍在繼續(xù)下沉。從6點開始,歷時10多個小時,安裝對接成功。最終接頭“楔入”水下接頭處后,兩側的頂推系統(tǒng)將止水帶頂出壓縮,以保證接頭臨時止水,而且是“滴水不漏”,臨時止水只有30天有效。
隨后,施工人員將進入深海的隧道內部將最終接頭焊接到位。預計今年6月焊接完成、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說,港珠澳大橋建設已進入最后收官階段,預計今年底大橋將全線通車,屆時香港至珠海的陸路通行時間將由3小時變成半小時。“建造”由此變成“制造”。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總工程師鐘輝虹說,如果沒有國產的大型施工裝備、大型浮吊、大型船舶,參建企業(yè)就不可能完成這一艱巨挑戰(zhàn)。
如長虹臥波,又似蛟龍出水,在云卷云舒的海天之間,一橋飛架粵港澳三地。
歷經30多年的發(fā)展,世界級城市群崛起于珠三角,區(qū)域經濟一體化不斷升級,粵港澳大灣區(qū)雛形顯現。
“內強腹地,外接東盟?!敝袊ㄉ钲冢┚C合開發(fā)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粵港澳大灣區(qū)的發(fā)展,不僅推動廣西、云南、貴州、湖南、江西等地的產業(yè)梯度轉移加快,而且其產業(yè)要素將加速通達北部灣區(qū)域,形成面向東盟的海陸大通道,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
(據新華社廣州5月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