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jīng)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不在斷裂帶不等于不發(fā)生地震
羊城晚報記者:廣州有8條地震斷層帶,是不是不處于斷層帶上就意味著不會發(fā)生地震?
周福霖:斷層可以分為非活動斷層和活動斷層,活動斷層的活動性和危險性,我們掌握得還不是太清楚。歷史上,各個國家發(fā)生的地震,都是在原來認為不活躍的斷層上,因此我認為,單憑是否處于斷裂帶上來判定發(fā)生地震的可能性,未免太絕對了。我希望大家不要認為廣東不在地震帶上,于是就有麻痹思想。包括我們國家,很多斷層穩(wěn)定的地方都發(fā)生過很大的災難地震。
溫留漢·黑沙:在廣東,清遠有一些斷層,雖然清遠距離廣州有200多公里,但由于廣州高層建筑多,遠處傳來的地震波以低頻居多,高層尤其會晃得厲害,還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羊城晚報記者:廣東有無海嘯可能?
周福霖:發(fā)生海嘯需要幾個條件,首先是地震烈度不低于六級,其次是需要有一定的海深,至少400米。此外,海岸、海床要有比較平緩的坡度。我們國家有專家分析,渤海、東海發(fā)生海嘯的可能性大,南海也有發(fā)生海嘯的可能性。
超過60米,日本建筑就減震
羊城晚報記者:日本是抗震做得最好的國家,但在這次地震中也損失慘重,反觀中國,抗震方面要做哪些基礎性工作?橡膠墊防震在全國的推廣情況如何?
周福霖:日本這次地震處于意料之外,烈度高達9級。一般認為,最強也就是8級地震,因此破壞巨大。不過,從整體上來講,日本房屋的抗震標準和能力比我國高。據(jù)我所知,日本超過60米的建筑都要有減震措施,比較重要的建筑都有抗震結構,而隔震減震在世界上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式。日本有4000套隔震房,我國僅有1000套。減震房在日本很普遍,我國卻很少。建筑上來講,對抗地震的破壞,除隔震抗震措施外,還有一個是控制。這方面,日本也是走在我國的前面,目前,我國已有的控制型建筑如廣州電視塔等。
對抗地震,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硬抗地震,比如把建筑物的柱子加粗。可這樣的辦法從經(jīng)濟上來講非常昂貴,實際效果也不一定好,因為地震的時候,地面有放大的作用。另一種就是柔的方法,以柔克剛!比如,隔震措施,給整個房子做一個柔性層??刂拼胧?,給建筑物裝裝置,讓它與地震運動情況一樣,消減破壞力。如果是硬抗地震,我們按照7級地震做防護,來了8-9級地震就沒法防。而采用柔性措施的話,地震越大,隔震效果越好。在這個領域,日本領先我國,不過中國還是處于第一梯隊的。
普及隔震減震等技術
羊城晚報記者:隔震減震控制等抗震技術在中國推廣主要面臨什么阻力?
周福霖:推廣隔震等技術,需要技術意識和抗震意識的改變。隨著新技術的發(fā)展,我們的房子建得越來越高,橋梁的跨度越來越大,靠硬的抗震辦法,根本沒有辦法做。而靠軟的方法,則要有一個接受的過程。此外,隔震減震等技術在我國還遠沒有普及。政府的支持力度也需要加強。不過我們也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些省市政府發(fā)文,在重要的建筑,學校、醫(yī)院、政府、指揮中心等強制使用這樣的技術。采用這樣的抗震技術,房屋的建筑成本每平米會增加200元左右,在日本,采用這樣技術的房屋的售價可提高20%-30%。我希望大家可以認識到這項技術的優(yōu)越性。
從造價和安全度來講,每平米多花200元來做隔震,就可以降低四分之一到八分之一的地震反應。
通過這次日本地震的影響,居于南海邊的廣東,應當將海嘯防控與研究提到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