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jīng)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60多年來,與共和國幾乎同齡的八寶山革命公墓數(shù)次擴建,不斷提高“門檻”級別,但它不言而喻的政治地位和特有的象征意義在半個多世紀后并未衰減,一邊是已故領導人的骨灰陸續(xù)遷回家鄉(xiāng)安葬,一邊是低級別干部家屬為了A4紙大小的骨灰墻位置苦苦等待。
這是八寶山革命公墓(以下簡稱“八寶山”)的“淡季”,沒有祭掃的人流,沒有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學生,因為一紙通告,兩個月來,連申請存放骨灰的人也沒有了。
這張通告如今擺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門口的顯要位置:截至2013年9月底,革命公墓骨灰臨時存放室已經(jīng)存滿,無法繼續(xù)接收逝世骨灰存放。自2013年10月1日起,請家屬自行安排骨灰存放。待革命公墓北山骨灰廊工程完工后,將按照逝者在革命公墓辦理審批的時間順序,電話通知申請家屬辦理選位。2013年12月。
距八寶山西北約1公里的八寶山人民公墓常被與八寶山革命公墓混為一談。前者占地400余畝,完全面向公眾開放;而后者不對外開放,僅有特定級別的逝者方可安葬,家屬祭祀也需持證進入。
當不斷有家屬將骨灰安置申請遞交過來時,得到答復與用餐時服務員的回答一樣:對不起,您要領號排隊。
八寶山的級別
38歲的蔡小心每年至少兩次到八寶山看望父親。父親蔡長元是開國少將,也曾在抗美援朝的“鐵原阻擊戰(zhàn)”中,以一個師的兵力拖住數(shù)萬“聯(lián)合國軍”。1995年,蔡長元在北京逝世,根據(jù)生前級別,蔡長元的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東1-3室。
在這個安放有120份骨灰的骨灰室內,每份骨灰被放置在八開紙張大小的玻璃格中,骨灰盒上放有遺像,擁簇在鮮花叢中。蔡小心熟悉地走到正中左下方盛放父親骨灰的玻璃格,輕輕地擦拭玻璃,與他人不同,蔡小心將父親的傳記也擺在了里面。他指了指父親右上方的玻璃格,那是這間骨灰室內最好的位置,留給了著名詩人艾青。
蔡小心每次看望父親都要出示“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瞻仰證”,再由工作人員打開骨灰室。每個骨灰室都是一座獨立的古式建筑,據(jù)八寶山工作人員介紹,這種骨灰室共有28個。20世紀60年代,在黨中央要求黨員火化的倡議下,公墓將原來八寶山護國寺的大殿和配殿改為骨灰堂。
“進入室內的至少是大軍區(qū)副職以上的或副部級以上的干部?!惫ぷ魅藛T說。
骨灰堂的布置也有級別之分。比如,在中1室,集中了朱德、陳毅、董必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東西室內,一般正部級的位置在正面,副部級的分布于兩側。
1950年,北京市政府根據(jù)周恩來的指示,在八寶山建起占地150畝的革命公墓。當年,任弼時逝世,成為安葬在八寶山的第一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北坡頂上占地三百多平方米的墓地也被稱為“八寶山第一墓”。
公墓正門兩側則是二墓區(qū)和三墓區(qū),安葬位共有530余個,多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逝世的縣團級領導干部,和科教文衛(wèi)領域知名人士。根據(jù)20世紀50年代北京市民政局的規(guī)定,墓地大小按照干部級別分有三個等級。
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骨灰墻。那些不夠級別進入骨灰堂的,會被安放在骨灰墻上,每個位置大約A4紙大小,墻上刻有逝者姓名,生卒年月和生前照片,有的還會粘上衣鉤,便于插放鮮花,骨灰則被封于墻內。
蔡小心有8位親屬安葬于八寶山,他深切感受到級別的差異。根據(jù)《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安置審批工作若干規(guī)定》,八寶山的準入門檻是“司局(師)級以上干部”,不過,像他父親這樣的副部級或大軍區(qū)副職以上的干部,審批材料要交給中組部、總政治部或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而其他司局級逝者,反而只需交干部任免表或待遇審批表。
級別不同,最大的差異是安放位置。蔡小心的父親生前是大軍區(qū)副職,可進入骨灰室,他的二姐因被評為見義勇為烈士,可以安葬于八寶山,但只能上骨灰墻,他的干爹、開國上將楊得志則在一墓區(qū)擁有一塊占地面積三四平方米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