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爾·蓋茨曾直言不諱地說,“中國的富人購買了很多西方國家富翁品味的東西:藝術品、私人飛機、葡萄酒和愛瑪仕手袋。但他們還沒有接受一個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慈善”。陳光標以特立獨行的方式向世界宣告:中國富翁也熱衷慈善——美國時間25日中午,陳光標將在紐約中央公園的船塢酒店邀請1000名窮人、流浪漢免費用餐,并分發(fā)每人300美元。
陳光標是在上星期的《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刊登這一邀請廣告的。其中,《紐約時報》是半年前陳光標宣稱愿傾家蕩產(chǎn)收購的媒體,不知其主編在刊登這則廣告時做何感想。言歸正傳,陳光標這則廣告可以說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國媒體和美國媒體都高度關注,對于陳光標的評價鋪天蓋地,毀譽參半。
面對陳光標在美國一擲千金的豪舉,有的國人大聲疾呼:中國更需要你。似乎陳光標漂洋過海到美國做慈善有些舍近求遠,而且國內(nèi)也有一部分人仍在貧困線上掙扎,他們是否應該比美國人優(yōu)先得到援助呢?慈善本沒有國界,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慈善是超越國界的人性表達和文化傳播。在2007年,比爾·蓋茨曾宣布,五年內(nèi)捐資5000萬美元來幫助中國預防和控制艾滋病傳播。人家能主動上門來幫助我們,我們?yōu)楹尉筒荒茏叱鰢T去幫助他人?如果因為陳光標是中國人,就將優(yōu)先救助國民設置為一個慈善的標準,這難免有些“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家子氣,而且也是對慈善本身的一種道德綁架。
陳光標的善舉惠及了很多人,但他的“高調(diào)”同樣也讓很多人感到不舒服。高調(diào)行善是陳光標的一大特點,他說,高調(diào)慈善是受到雷鋒精神的啟發(fā),做好事就要告訴別人,目的是帶動更多的人來做好事。
然而,這種方式卻遭到越來越多的質(zhì)疑,此次陳光標美國大宴窮人,部分中國媒體稱之為高調(diào)作秀,美國媒體更是毫不避諱地將他稱為“古怪的中國大亨”。這種說法未免有些“委屈”了陳光標,這次活動并不存在弄虛作假,畢竟陳光標付出的是真金白銀。
那么,為什么陳光標在美國為窮人一擲千金卻沒有買來好口碑呢?陳光標的慈善方式跟美國富豪不太一樣,美國人做慈善注重機構化和協(xié)調(diào)性,而且實在、低調(diào),比如比爾·蓋茨建立一個基金會,這種方式更為長遠。而陳光標此次慈善活動更像是一次性的廣告宣傳,缺乏持續(xù)性和系統(tǒng)性。
曬錢、發(fā)錢、砸車、送房,陳光標的慈善活動總是率性而為,讓一部分人另眼相看,又讓另一部分人嗤之以鼻。但不管怎樣,陳光標在以他的方式為慈善事業(yè)發(fā)聲,而“陳式慈善”在方式上的不妥之處也讓更多人思考如何才能形成合理的“高效慈善”運作機制。
“陳式慈善”距離“高效慈善”有多遠?首先,陳式慈善缺少人文關懷,在他的慈善活動中,被援助者像貼上價簽的商品一樣暴露在媒體的聚焦之下,這種“義舉”在物質(zhì)上是施救,在精神上則是施虐。其次,“陳式慈善”過于簡單和短視,僅停留在“授人以魚”的層面上。以此次美國窮人之宴為例,陳光標將焦點放在“宴請”和“發(fā)錢”之上,使得這次慈善活動更像是弱者們一次短暫的狂歡。相比之下,沃倫·巴菲特的做法高明得多,他連續(xù)15年在線公益拍賣與他共進午餐的機會,并與嘉賓分享投資經(jīng)驗。同樣是“宴請”,陳光標讓人得到的是一時之利,而巴菲特則教人生存的長久之計。
馬云曾經(jīng)說:把錢捐出去挺難。以公眾能普遍接受、科學合理的方式把錢捐出去更難。樂善好施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但是“富人該如何經(jīng)營慈善事業(yè)”卻是一個近幾年才進入公眾視野的一個新話題:富人是否該捐、該捐多少、怎樣捐助、政府扮演什么角色。目前中國的慈善事業(yè)并不成熟,還沒有形成“高效慈善”的運作體系。其實,媒體和公眾與其為陳式慈善“欲人知”還是“不欲人知”、“高調(diào)”還是“低調(diào)”、“真慈善”還是“假做秀”這樣的問題爭論不休,不如關注如何才能使“陳式”慈善實現(xiàn)從簡單到高效的蛻變。(文/董小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