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出土婺州窯青瓷“鍾”。胡靈敏
永康連續(xù)發(fā)現(xiàn)四座東漢古墓 佐證東漢人口的密集
前天下午,永康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夏溪大墳山古墓經(jīng)過多天的挖掘,又一次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這是繼2004年以來,永康市文物部門在該地區(qū)挖掘到的第四座東漢古墓。
“這說明這一帶不僅是古人認為適合墓葬的風水寶地,而且佐證了東漢時期這一區(qū)域人口已經(jīng)較為密集,為三國時期按人口在永康建縣打下了基礎(chǔ)。”在場的永康市文物辦專家應軍說。
墓上有墓,墓主地位顯赫
記者在夏溪大墳山看到,古墓挖掘現(xiàn)場支起了帳篷,幾位工作人員正在小心翼翼地挖泥,而旁邊的幾位專家正在修整挖出的瓷器碎片。
古墓已初步顯露出輪廓:古墓由主室、前廳后堂、耳室、甬道組成。墓室許多地方已遭到破壞,顯然是有盜墓者來過。墓中主室和前廳墓底可看到部分青磚。
應軍透露,這座古墓的上面還有一座宋朝的墓,挖出了“象腿瓶”。墓上有墓,說明這里確實是許多古人看中的風水寶地。東漢古墓可以從墓中青磚上得到證明。古墓面積較大,寬約4米,長度超過10米。而我省挖出的最大東漢古墓長16米,寬4.8米,顯然這里是一座較大的古墓??梢钥闯觯@座古墓的墓主在當時的地位比較顯赫。從墓底只看到部分青磚,以及挖掘出的部分木炭類之物來看,這座古墓是木頭和青磚混合結(jié)構(gòu),因年代久遠,木頭已炭化,只留下青磚部分。
“奪得千峰翠色來”,形容“鍾”的精美
工作人員從這座東漢古墓中挖出了許多瓷器碎片,可惜多已破損不堪。經(jīng)過工作人員的修整拼湊,“鍾”和“罐”已基本復原。從出土的“鍾”看,胚質(zhì)堅硬、表面釉光澤鮮亮?!皧Z得千峰翠色來。”在場的工作人員用這句古詩來形容“鍾”的精美。
“這個‘鍾’應該是當時婺州窯的產(chǎn)品?!睉娬f,這說明當時婺州窯的青瓷燒制技術(shù)已非常成熟。
文物專家認為,這些瓷罐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他們將想辦法對這些瓷器進行完全復原。
古墓群佐證東漢人口密集
永康市文物辦主任陳景回憶,這已是繼2004年以來他們在永康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挖到的第四座東漢古墓了。
第一座是2004年夏天挖掘出的,挖出了“罐”、“洗”等器具;第二座是今年元旦挖出的,挖出的主要器具是碗;第三座是今年“五一”前挖出來的。四座古墓中,三座可從青磚中確定為東漢時期,只是第三座的時間稍晚些,時間應該在東漢至三國時期。
“連續(xù)挖出的古墓以及從地名‘夏溪大墳山’、村名‘大墳山沿’來看,’這一帶是墓地較為集中的地方?!标惥罢f,這可進一步說明,這里在東漢時期人口比較集中。西漢漢武帝建元三年為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曾要求東南一帶的百姓遷移到黃河流域。為此,西漢時期這一帶的人口稀少,古墓非常少見。到了東漢時期,這里的人口又逐漸多起來,也就是說,在永康沒有建縣以前,這片黃土丘陵上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封建社會特有的農(nóng)耕文化,這為三國時期按人口在永康建縣打下了基礎(chǔ)。(記者胡靈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