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30年后中國有望超過美國 將成經濟老大][房地產將真正拉動經濟走出低谷]
在20日由“中國金融40人論壇”與重慶市政府合辦的“首屆西部金融論壇”上,一些專家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65%。雖然目前中國的物價水平還比較低,不過,由于信貸投放和全球流動性擴張,未來兩個月,中國CPI可能會出現拐點。
CPI拐點近期將現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從以往經驗看,M1的變動與CPI、PPI的變動高度相關。一般而言,M1的持續(xù)上升對CPI的提升將滯后2—3個季度,對PPI的提升滯后3—4個季度,在經歷了三個季度的持續(xù)增長,目前M1增速已達18%的高位,因此CPI的拐點在未來兩個月內很有可能出現。
對于目前的物價走勢,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則表達了短期樂觀、長期不樂觀的態(tài)度。他認為,經驗表明,在通脹尚未成為事實前,任何政府都不會出臺相關措施。為避免出現通脹預期,政府可以加大發(fā)債力度,在目前稅率調整難上加難的背景下,政府可以考慮推出“經濟轉型債”,央行用外匯儲備來購買這部分債券,既可以中和市場上的人民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匯儲備,提高國內消費水平。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目前的物價走勢還不穩(wěn),如果目前就出臺針對通脹的措施將不利于未來經濟的走穩(wěn)。此外,他還表達了未來出現“中國式滯漲”的擔憂,即物價處于較高的水平,而經濟增長長期保持在8%左右的水平。
央行研究生部部務委員會副主席王自力認為,目前政府投資的邊際效用在遞減,未來實體經濟能否長期保持較高增速還有待觀察。不過,在目前美元持續(xù)走弱、國內資產價格開始出現膨脹的背景下,將很有可能引發(fā)經濟的滯漲。
央行調查統(tǒng)計司司長張濤認為,目前財政政策的調整空間不大,未來的調整也比較艱難。
兩位數以上高增長或難維系
哈繼銘認為,雖然目前全球經濟處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后半期,短期也難出現危機的第二波,但要想回到危機前經濟的增長態(tài)勢已經不可能了,中國也不例外。雖然兩位數以上的持續(xù)高增長或難維系,但中國經濟仍將保持長期健康的發(fā)展。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由于中國人口紅利的影響,未來建筑地產業(yè)仍將保持高速發(fā)展態(tài)勢,從而對經濟的拉動產生明顯效果。
40人論壇顧問、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認為,目前應加大外需型經濟向內需型經濟的轉變。未來中國需要在三方面進行結構調整,首先應進一步加大杠桿化的比率。如再增加1萬億—3萬億債務,目前還是有空間的,同時還可以提高銀行的存貸比,通過高杠桿啟動內需的消費能力。其次,要加大產能的調整,通過投資結構的調整改變目前的存量投資。最后,要加大生產力布局調整,加大產業(yè)從沿海向內陸轉移,加大城鄉(xiāng)統(tǒng)籌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