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面對生死
晚年的卓琳,對待生和死的問題非常坦然,她多次和子女討論身后事,很早就填寫了角膜捐獻志愿書。她說,我的骨灰撒在小河溝里就行了,不要給國家添什么麻煩。
1997年鄧小平辭世后,卓琳恪守著鄧小平關于“不要到外面去工作,言行要謹慎”的提醒,在北京家中安享著晚年時光。很長一段時間,卓琳都沉浸在綿綿的哀思之中,再也見不到相濡以沫58載的那個身影了,再也聽不到那個熟悉的聲音了,內心的悲痛無以言表。然而,當家人還沉浸在悲痛之中,當人們還在思考如何向老人家表達最深切的哀思時,卓琳卻向家人、向子女們提出了一個要求:一切要以中央的決定為準,你們不能提出高于中央標準的要求。于是,喪事從簡,她在家里沒有設靈堂,只是將鄧小平的書房簡單布置了一下以方便親友悼念。
每逢祭日,卓琳都會預先買些花瓣,在院子里拋撒,邊撒邊喊——“老爺子,給你撒花了,你聽見了沒有?”這情這景,令人動容。她說:“他去世了,全家人都很悲哀,但這是自然規(guī)律。每年他的生日,我們全家人還像他活著時一樣,一塊兒給他過生日,紀念他……”
“到香港自己的土地走一走,看一看”與“親眼看一看中國人民的小康生活”,這是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兩個未了的遺愿。1997年6月30日,卓琳參加中國政府代表團抵達香港,出席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代表鄧小平兌現了他生前期待已久的“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晚年的卓琳,生活在兒女和孫輩們的簇擁下,每天早飯后,卓琳要聽上一會兒京戲,這是她一生的愛好。小時候,她家里有一部老式留聲機,還有百代公司出版的很多京劇名家唱片。每天放學后,她都會仔細地聽上幾遍,從中了解到不少戲曲知識。幾十年過去了,老人對京劇的熱情依然不減當年。
卓琳還喜歡聽評書,她曾請人幫忙找了很多諸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評書的錄音帶,沒事的時候就聽上幾段。在中國的古典文學名著中,她尤其喜愛的是《紅樓夢》,其中不少精彩段落還能背下來。自己不但訂閱了《紅樓夢研究》,還多次為“紅學”研究有關部門捐款。
近些年來,卓琳還設法為家鄉(xiāng)做點事情。她多次為云南的“希望工程”捐款,并同姐姐浦代英聯名致函家鄉(xiāng)領導說:“……我們雖然離開家鄉(xiāng)數十年,但對家鄉(xiāng)人民還是念念不忘,尤其兒童教育問題是我們最關心的事。我們現已年邁,常以不能為家鄉(xiāng)多作貢獻而內疚……”還隨信寄出了2600元錢給家鄉(xiāng)的“希望工程”以表心意。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在家人已連續(xù)兩天匿名向中國紅十字會捐款后,卓琳再次與中國紅十字會取得聯系,又拿出自己多年的工資積蓄,向災區(qū)人民捐款10萬元人民幣。(珊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