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4月28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發(fā)表署名文章說,時下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一些中國人的心胸不是隨著國力強大越來越有包容性,而是變得越來越狹隘,但凡風吹草動就覺得有人別有用心;似乎韓國文化中所有涉華事情都有“辱華”之嫌。國力強大起來的中國人應該從“受辱”情結中走出來,以博大的胸襟包容世界,這樣中國才會更強。
文章摘錄如下:
韓國SBS出品的《該隱與亞伯》,像“韓流”一樣席卷中國大陸,又一次成為中國內地影視界的話題。電視故事講述的是兩兄弟為事業(yè)和女人產生的矛盾糾葛,這和其它韓劇的恩愛情仇“主旋律”幾乎沒有多少區(qū)別,但由于劇中相關中國的鏡頭“色調灰暗”,引起了許多中國觀眾的情緒反彈。一時間,“韓劇辱華”、“抵制韓劇”的聲浪在網(wǎng)上此起彼伏。
時下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一些中國人的心胸不是隨著國力強大越來越有包容性,而是變得越來越狹隘,但凡風吹草動就覺得有人別有用心,在他們的眼里,韓國的端午申遺是“辱華”,韓國教授說孫中山有韓國血統(tǒng)是對中國“丑化”,韓醫(yī)提出將韓國針灸確定為世界標準是“自大”,韓國學者倡議保護漢字是“自卑”。諸如此類,似乎韓國文化中所有涉華事情都有“辱華”之嫌,讓不計其數(shù)的中國人感到“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實,從對文化認知的角度分析,韓劇在中國大陸長期風靡無外乎兩個原因:一是韓國文化與社會的發(fā)展相對同步,電視作品能承載起人們的精神內核;二是折射出中國文化發(fā)展的嚴重滯后,現(xiàn)有的文化載體已經不能與整個社會同頻共振,人們只能從國外的電視劇中找回闊別已久的正義感和倫理道德。
當然,可能會有人認為,在缺少嚴格評判標準前提下,用電視劇的流行與否論證文化的先進與落后有失公允,或者還會有人搬出“古代四大發(fā)明”來證實中華文明如何璀璨。這都無關緊要,關鍵是敢不敢把目光放到與文化有關的產業(yè)進行橫向比較。
毫無疑問,無論國土面積和人口數(shù)量,韓國都不及中國,但IT業(yè)和汽車業(yè)以及其它知識科技產業(yè)幾十年雄踞世界第一方陣,據(jù)韓國知識經濟部官員說,韓國汽車總產量2009年將突破600萬輛。大概正是有這樣的原因,一些中國人動輒以“祖上比你闊”的心態(tài)與人攀比,當比完之后,一個個又陶醉在前人創(chuàng)造的歷史中不能自拔。
過去曾有人驕傲于武俠打死洋武士不是“東亞病夫”,今天又有富人以豪賭證明自己不是“東亞病夫”??纯措娨暺聊痪椭?,近年來中國的封建帝王幾乎無一例外粉墨登場,古裝戲、打斗戲充塞耳目……。中國人在用外國現(xiàn)代的核心技術興致勃勃地回味自己歷史,在他們的心里,這樣的文化基本不需要創(chuàng)新,能論證祖上“闊”就可以澤被四海。
公正地說,任何形態(tài)的文化得以波及和流傳,都具有一定不可比的強勢,韓劇如此,中國古代文化同樣如此,所謂“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等箴言就是這樣被傳承下來的。國力強大起來的中國人應該從“受辱”情結中走出來,以博大的胸襟包容世界,這樣中國才會更強。(王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