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有妻有兒,還是城市“光棍”
在中國,像劉建飛和張晴這樣出生于1980年之后新生代農民工,總人數已有8487萬,已經成為外出農民工的主體。全國總工會在2010年的調查報告就已經指出,新生代農民工普遍面臨想交友沒時間、想戀愛沒人選、想傾訴沒對象的困境。但是發(fā)生在農民工群體中的情感困境,既不止是這些“嫁娶之難”,也不止是年輕打工者所獨有的困擾。
11月8日晚,33歲的劉全保和以往一樣給甘肅老家的妻子打了電話,“天冷了,等過兩天發(fā)工資給小靜買個羽絨服寄走吧……”。
劉全保8年前結婚,從甘肅來北京打工算起來已有10年,他當過餐廳服務員,送過報紙,干過油漆工,現在是一個小區(qū)的保安隊長。原本也在北京打工的妻子自從有了女兒小靜之后,就留在家里照顧孩子和父母。
小靜今年7歲,劉全保夫婦的兩地婚姻生活也已持續(xù)了7年,自從有了女兒之后劉全保將每年回家的次數由1次提高到了如今的3次,但是7年來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日子加起來也就半年。
“誰不想多見見老婆孩子,但是老家太遠,回家一趟費時又費錢,請假還要扣工錢?!眲⑷Uf,兩地分居后,妻子在家還有孩子和親朋可以依靠,而自己在北京其實還是個“光棍漢”。
在同事和街坊鄰居眼中,長相憨厚,為人實誠的劉全保是個可以讓妻子“放心”的老實人。但是,劉全保卻并不放心妻子一個人在家照顧老小。他計劃過兩年就離開北京,回家做點小生意,“總不在一起,一家人就生疏了,在農村一個女人持家不容易,家里也不能總沒有男人?!?/p>
由于城市生活壓力較大,子女教育門檻較高,像劉全保這種,丈夫在城打工、妻子在家撫養(yǎng)孩子,或者夫妻同在外打工,將孩子交由老人撫養(yǎng),已經成了中國大多數已婚農民工的家庭模式,而這種模式,讓分居兩地的家庭成員都承受著滋味各異的孤獨和牽掛。
都市角落中,不可忽視的情感訴求
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今年年初公布的數據,2011年,中國全國農民工的總數已經超過2.5億,平均年齡36歲。這個以80后、90后為主體的“進城大軍”,他們城市底層辛苦奔波的同時,還要忍受異鄉(xiāng)的孤楚和情感的壓抑。
“談到都市婚戀話題,我們往往只關注都市中的白領,卻忽視了同樣在城市中生活的青年農民工群體;談到進城的農民工,我們往往關注他們欠薪問題,關注還在家里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而農民工自身的情感需求往往又被忽視?!?/p>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認為,農民工群體的情感問題如果持續(xù)被邊緣化或者處理不好,會在城市和農村中衍生出諸如農民工的心理問題、夫妻分居造成的離婚問題、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等等“問題鏈”。
自2010年開始,由北京市協(xié)作者社會工作發(fā)展中心、南京市協(xié)作者社區(qū)發(fā)展中心、珠海市協(xié)作者社會工作教育推廣中心聯(lián)合進行的“農民工幸福感”相關調查也顯示,在農民工認為可以增加自己幸福感的前四位主要因素中,“家庭”和“情感”已經超過“事業(yè)”和“收入”,成為決定農民工幸福感的前兩位因素。
對于農民工群體中存在的情感訴求,周孝正表示,用工企業(yè)要充分考慮到農民工的精神需求,給予他們休閑娛樂、休假探親的時間和條件,工會、團組織、婦女組織要多組織農民工群體的相親交友的活動,在他們遇到情感問題時,及時給予心理輔導。但是周孝正同時強調,這些的前提是保障農民工的勞動權益,“如果連拖欠工資,超額加班都沒解決,很難談及精神文化保障?!?/p>
周孝正稱,解決農民工婚戀尷尬的根本,還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現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外來人口融入城市文化,讓他們在城市中獲得情感滿足,根本上要解決的就是取消他們融入城市的制度門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