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jīng)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搬富不搬貧?
搬遷的另一個尷尬是補助少,個人出資的部分太重。結果造成有錢的搬了,沒錢的只能等。每戶四五萬元的建房款,在靠天吃飯的農村是一筆巨款。22戶村民中,就有13戶因為交不起搬遷款而無法搬遷。
77歲的李桂葉就是交不起錢的住戶之一。李桂葉有兩個兒子,老伴去世后,老人跟著大兒子住,后來大兒子去渭南工作,小兒子也成了家,偌大的院子只剩下她一個人。
“能搬走的都是那些交得起房款的人,剩下的村民怎么辦?”老人念叨著。
即使是交了錢的搬遷戶中,也并非都是急需要搬的,甚至產(chǎn)生了虛報和私下轉讓的行為。
據(jù)陜西省發(fā)改委《關于合陽縣2008年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實施方案的批復》:“路井鎮(zhèn)乳陽村一組50戶、230人,集中安置在該村南1.5公里公路邊42戶、184人,插花安置8戶、46人”。
該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反映,一組實際只有30多戶,不到180人,這明顯屬于虛報;上述村民稱,多出的指標被二組或鄰村村民“冒名頂替”,有的搬遷戶甚至私底下轉讓指標套取補助款,更有甚者,一些“吃商品糧”的國家工作人員也借村民的名義占用宅基地。
類似情況在防虜寨鄉(xiāng)高家坡村移民點也有反映。作為2009年的搬遷項目,高家坡村上報搬遷40戶、236人,集中安置到城關鎮(zhèn)北街5組,但該村實際在北街5組建房子的不到20戶。一位當?shù)卮迕窀嬖V《中國新聞周刊》,在高家坡安置點建房的村民有37戶,其余的宅基地均被以1.5萬~2萬元不等的價格私下轉讓。
負責全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張崇昌說,由于兩個安置點離縣城很近,不排除有村民私底下轉讓,包括轉讓給國家工作人員,“這種私下的轉讓很難監(jiān)督” 。
張崇昌舉例說,有的村民子女到外地上學工作,或者女兒出嫁了,但戶口仍留在村里,搬遷的時候往往不止一套住宅,新房建成后往往會將多出的房子以“出租”或“借”的名義給親戚朋友住,但戶主仍然是其本人。
對于乳陽村的實際建房數(shù)與按上報戶數(shù)不符的問題,張崇昌說,最初上報的的確只有乳陽一組的50戶,后來二組三組的村民有人提反對意見,因為同屬于一個村,縣里原則上也同意他們搬遷,但最終的房屋驗收及發(fā)放補助仍將以當初核定的五十戶為準,多出的戶數(shù)并沒有補助。
補助款成了“唐僧肉”
坊鎮(zhèn)靈井村是2008年易地扶貧搬遷試點項目,上報搬遷100戶、520人。靈井村,全村482戶,總人口2020人,耕地面積4020畝,村子三面環(huán)溝,一面靠坡,進出一條路。
與其他村的移民搬遷不同,靈井村是因大面積滑坡的受災移民。
2003年8月,合陽遭遇歷史罕見的長時期暴雨,位于縣城10公里的靈井村村東和東北方溝堤大面積滑坡崩裂。沿溝邊居住五組六組村民房屋倒塌十幾間,就連院子里也出現(xiàn)很大裂縫。
村民雷進民回憶,當時連陰雨,白天村民就發(fā)現(xiàn)地面出現(xiàn)了裂縫,當晚,雷進民聽到轟的一聲,幾十米長的一段滑坡已滑下30多米深的溝里。最近的滑坡離村民的大門只有1米左右。
2008年,合陽決定將原來住在溝沿邊的六組整體搬遷到村南一公里處的空地上。作為為數(shù)不多的避災移民,這次采取的是村民自建,政府補助的方式。
按當?shù)卣囊?guī)定,房子建好后,經(jīng)驗收合格,國家將給每戶一萬元補助款。但兩年之后,當村民的房子陸續(xù)建成,不僅補助沒有全部到位,每戶還被額外收取了2500元的宅基地費。
一位姓張的村民說,政府承諾每戶一萬元的補助,實際上每戶僅得到搬遷補助7700元,遠低于國家的補償標準。部分原來的老院子沒來得及騰出來的,甚至只領到了3000元。此外,村民還被要求上交2500元的宅基地費用。
搬遷戶還要自購地皮?大部分搬遷戶對此不解,上述姓張村民說,村里用來安置的土地本身體就是六組的土地,并沒有新占土地,而且新建房每戶占地面積只有4分多,而村民們原先住宅占地大多比這個面積大,搬遷后原宅基地交給了村集體復耕,耕地不僅不會減少反而增加了。
一萬元縮水成了7700?張崇昌解釋稱,國家組的建房補助標準是按人口數(shù),但自建房一般按戶補助,縣里便將該村的建房補助平均分攤以后是每戶一萬元。但是由于集中居住需要基礎設施投入,因此最終定下來的標準是每戶8000元。
至于村上收每戶2500元宅基地費,是在項目實施之前,經(jīng)濟發(fā)展局以工代賑辦曾要求退給農戶,但由于該村村委會干部長期空缺,至今村上事務仍由鎮(zhèn)上一位副書記代管。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到解決。補助款變相“縮水”的現(xiàn)象同樣出現(xiàn)在洽川鎮(zhèn)申東村、南菜園村的搬遷中。
與靈井村的補助款“縮水”不同,在申東村、南菜園村等移民點,補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費、管理費、押金等方式克扣。
在洽川鎮(zhèn)申東村移民點,建房補助標準每戶8000元。但在領取補助時,每戶實際只得了4000元。村委會給村民的解釋是,扣下 4000元用來給每戶安裝大鐵門和窗戶及平整宅基地。
同屬洽川鎮(zhèn)的南菜園村在搬遷之初就向每戶收取3300元押金,房子建成后村里不僅扣下了500元“平整地基費”,還扣了300元“管理費”。
該村一位姓張的村民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村委會同樣給每戶都配上了大鐵門、不銹鋼護欄和塑鋼窗戶,“沒說多少錢,只說等發(fā)搬遷補助時一起扣”。
補助款成了唐僧肉。這讓剛上任的合陽縣經(jīng)濟發(fā)展局“以工代賑辦”主任仵立峰深有感觸,“代賑辦在實施搬遷時需要依靠村鎮(zhèn)干部,但在給搬遷戶兌付補助時,基層總想打補助資金的主意?!睘榇耍媱澫乱徊健敖y(tǒng)計到人,發(fā)卡到戶”。 (記者 王維博 實習生李敏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