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72小時內的每一分、每一秒,任務是救人!救人!救人!
“一!二!三!”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賈樹志帶著戰(zhàn)友們喊起了號子。
身穿紅色僧袍的扎西多吉和周圍的群眾喊起了號子。
兩股聲音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稗Z”地一聲,巨大的石板被推落,救援空間被打開了!
一名藏族僧侶率先爬了進去,國際救援隊隊員何登科跟著爬了進去……
16日13時48分,等待了50多個小時的次乃擁青被輕輕地抱了出來。
4月15日,結古鎮(zhèn)鎮(zhèn)郊西北牛賓館。
地震將三層的西北牛賓館扭壓成了一層半,一面墻還歪歪扭扭地,與頂板僅靠著幾根鋼筋相連。已經垮塌的樓頂上,滿臉通紅的隊員們正在憋足了勁兒拆除樓板。生命探測儀顯示,廢墟下有強烈的生命跡象。
突然間一陣搖晃,地面有力地抖動起來。10多分鐘后,又是一陣余震襲來。但救援工作一直沒有停下。很快,隊員們在三層樓間打通了一個V字形槽。
“注意出來時千萬別睜眼……上來時不要急,一個一個來?!?/p>
12時許,一個被困的小伙子從洞口慢慢伸出頭,小心翼翼地轉身,一點點避開斷裂的鋼筋。隨后,第2個、第3個、第4個被困者被順利救出。
張建偉,張景科,陳德毅,許程——這4名被救人員都是甘肅人,年齡最小的僅18歲。他們登上救護車時,現(xiàn)場所有人員鼓起掌來。
時間在一點一點無情地流逝。
“求求你們,這邊有人……”
4月17日上午9時20分,正在玉樹縣新建路附近搜救被困人員的武警某部十名戰(zhàn)士突然聽見呼救聲,順勢望去,一名40多歲的中年男子,邊跑邊喊著救人。
居民樓的一半完全倒塌,另一半傾斜近30度,隨時可能倒塌。被困的一名中年婦女,處在坍塌的廢墟和剩余的危房之間,大腿被橫梁壓著,頭部卡在兩塊木板之間。
“小心一點,趕緊救人!”10名戰(zhàn)士找來10多根木椽,將隨時可能倒塌的房屋支撐起來。一個身體瘦小的戰(zhàn)士,鉆進狹小的空間內,小心翼翼地把被困者身上的木板和石塊挪開。
隨后,救援人員分成兩個組,一組將壓在被困者大腿部的沉重橫梁用肩頂起,另一組將其一點一點從廢墟中挪出來。20分鐘,救援花費的時間并不長,但當被困者被安全救出后,幾名扛橫梁的戰(zhàn)士的肩頭卻已全部紅腫。
在抓緊搜救每一個生命的同時,讓獲救的傷員及時得到救治同樣刻不容緩。
15日,玉樹結古鎮(zhèn)體育廣場。
護士長宋海燕為8歲的才讓拉毛扎針輸液時,雙眼蒙著紗布的小姑娘一把抓住宋海燕的手,帶著哭腔喊出了“媽媽,媽媽”。
宋海燕怔了一下,紅著眼連連應答。
這支由解放軍第四醫(yī)院派出的抗震醫(yī)療救援隊,自14日中午趕赴玉樹以來,已經連續(xù)幾十個小時不休不眠。
15日6時,當他們抵達結古鎮(zhèn)體育廣場時,眼前的場景令隊員們大吃一驚:上萬名群眾或躺或坐,密密麻麻地布滿了整個廣場。
不到20分鐘,醫(yī)療隊在體育場中心搭建起一所擁有60個床位的“野戰(zhàn)流動醫(yī)院”。很快,一撥撥受傷群眾就相互攙扶著涌了進來。
迷彩帳篷里的無影燈下,醫(yī)護人員埋著頭不停地忙碌著。幾天幾夜沒有好好吃過東西,高寒缺氧,缺乏睡眠,大多數(shù)人嘴唇烏紫,眼睛布滿血絲,許多人險些虛脫暈倒在手術臺上。
白衣天使在與死神賽跑,生命在愛心中接力。
當天深夜,在距離玉樹數(shù)百公里的成都市機場高速路上,一輛輛閃爍著頂燈的急救車,向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飛馳而去……
經過25個小時長途飛行,胡錦濤總書記回到北京,并立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全面部署當前青海玉樹抗震救災工作。京外出訪和考察的其他中央領導同志也都提前回到北京。
在地震發(fā)生后的72小時里,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從廢墟下成功救出1200人,救治傷員8714人。72小時內,重傷員已全部轉運到包括西寧、成都、蘭州等地和部隊醫(yī)院接受治療。
自然界的大災大難,是對一個民族意志品質的考驗。
時間沒有停止,72小時已經過去。但在分秒流逝的時間里,在滿目瘡痍的廢墟上,救援仍在艱辛中頑強堅持。不懈堅持,仍是三江之源玉樹的主旋律。(執(zhí)筆:謝登科、張宗堂、胡浩、周英峰、張曉松、齊中熙、樊熙、何宗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