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欄式是嶺南地區(qū)原生、特有的一種建筑樣式。建筑時首先打一排木樁,將樁柱埋入地下,在木樁上架地梁,地梁上鋪地板,再在上面立柱,用竹木茅草把房子搭成兩層,上面住人,下面養(yǎng)牲畜。屋檐的傾角還要做得很大,以便防雨防曬。
“干欄式”最鄉(xiāng)土 “樓閣式”最華麗 “城堡式”最豪富
今天的廣州,遍布著高樓大廈。每當白天的喧囂散去,人流便分散匯入城市各個角落中?!鞍簿印?,對于這座城中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最平實不過的理想。那么,如果把時間向前推進2000年,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古人們?nèi)绾卧谂c今天繁華都市全然不同的環(huán)境中“安居”?廣州出土的房屋模型,可幫助我們一窺古代廣州人家門背后的生活。
漢晉房屋分五類
騎樓可謂干欄式變異
時光變遷,古代廣州人的住屋遺跡如今已經(jīng)難覓其蹤,所幸中國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讓當時人習(xí)慣將生前的居所以“等比例模型”的方式,安置在自己身后所處的“陰宅”中。這些隨葬的陶屋,就成為了今天人們手中重要的研究資料。廣州博物館副研究館員黃慶昌告訴記者,廣州出土的古代房屋模型主要是漢代、晉代,材質(zhì)以陶屋居多,也有滑石或木材制造的,其中主要有干欄式、曲尺式、三合式、樓閣式、城堡五種形態(tài)。
黃慶昌告訴記者,古代廣州民居的樣式,是先民們?yōu)檫m應(yīng)本地的氣候和環(huán)境而逐步摸索出來的。以最早出現(xiàn)的干欄式為例,廣東是亞熱帶氣候,高溫、多雨、潮濕,毒蛇蟲蟻多,這種底部懸空的房屋既涼爽,又可防風(fēng)避雨,還能防避煙瘴和毒蟲野獸侵襲。而相對地,早期的中原人房屋很多是半地下式的,中間有火塘,用早泥做的屋頂上有采光兼出煙的孔洞,主要目的是抵抗北方冬天的嚴寒氣候。過去人常講“北人穴居,南人樹棲”,其實就是這兩類不同建筑風(fēng)格的再現(xiàn)。這種地道的嶺南風(fēng)格建筑流傳很廣,使用時間也很長,至今在中國南方一些農(nóng)村仍然見其痕跡 ——廣東瑤族的房子多是下面放雜物,上面住人;海南島黎族有一些船形屋,外形輪廓像船,內(nèi)部間隔如船艙,整座房子離開地面,用木樁支撐,上面住人,下面養(yǎng)牲畜,居、睡、煮、食同于一室;云南傣族的竹樓也是干欄式建筑;臺灣至今還有一些木樁屋,其建筑的特征與嶺南的干欄式房屋相類似。還有研究者指出,其實廣州近代興起的騎樓,也可看做是干欄式房屋的一種較新的變異形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