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語言隨著社會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隨著社會的分化而分化,隨著社會的統(tǒng)一而統(tǒng)一,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梅縣客家話,是中國社會長期發(fā)展的必 然結(jié)果??图以挼目图胰耍腿耍┧俚恼Z言?!翱兔癖局性瓭h族”,既是中原漢民族,口音當(dāng)然是中原音系,羅香林《客家源流考》認(rèn)為“就種族遺傳說,客家民系是一種經(jīng)過選擇淘汰而保留下來的強(qiáng)化血統(tǒng)”,這就說明了 “客人是中華民族是最有力的一派”(《梅縣鄉(xiāng)土歷史讀本》)。足見客家人是中華漢族無疑,客方言不是一種獨立的語言,而是漢語的一個支派。
(一)客音和古音雖不完全相同,但在客方言中保存了很多古音,從客家 話的紐韻調(diào)上可以發(fā)現(xiàn)古音系統(tǒng)的一些問題,在這里我不打算作全面的闡述,因為古音與客音的異同,古今漢語專家在專著里均有述及,我只是想從它們共同性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上談?wù)劶~韻情況,至于調(diào)的問題,對古漢語調(diào)類說法亦 不統(tǒng)一,如古有二聲、三聲、四聲說,當(dāng)今客話五華口語只有三聲,無去聲,梅縣地區(qū)其余縣都為六聲說,就難以考定“古”“客”真相。我認(rèn)為客方言的紐韻與古代漢語有一定的共同點和一定的對應(yīng)規(guī)律的,譬如說聲母,客 方言無濁聲母[dz]、[dz] 、[dz]、[v]、[η],只有塞擦音[ts]、[ ts' ]、和擦音[s],在三十六字母中屬精、清、心聲母,無舌上音[ts]、[ts']、[s],因此客人說“知”為“低”(di),說,“值得”為“抵得”等等都是屬 于上古語音,即清代音學(xué)大師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提到的“古無舌頭舌上之分”“求之古音,則與端、透、定無異”,這話的意思是說,等韻三十六字母的舌上音“知、徹、澄”在上古音里,都是讀“端、透、定”即今人發(fā) “zh”、“ch”、“sh”的舌后音聲母的字,在上古時有一部分讀為舌尖母“d”或“t”的音,客方言正符合這個規(guī)律。錢氏又說“古無輕唇音”,認(rèn)為凡“輕唇之音,古讀皆為重唇”“凡今人所謂輕唇者,漢魏以前,皆讀重唇” (見錢氏《音韻問答》)這話的意思是說,凡后代發(fā)輕唇[f(v)]聲母的字,在上古音里都讀為重唇音[b] 或[p]或[m],證之于客話,如說“飛”為“卑”,說“負(fù)”為“輩”,說“分”為“奔”,說“糞”為“笨”,說“斧” 為“補”,說“無”為“磨”等等,這就是客話中今天還保存下來的上古語音。章太炎先生在《國故論衡》中說:“古音有舌尖泥紐,其后支另,則舌上有娘紐,半舌半齒有日紐,于古皆泥紐也?!边@話意思是說,今人讀“r” 聲母的字,證之于客話,客人說“汝(r )”為“你(n )”,讀“乳(r )”為“能(n ng)”,讀“挼(ru )”為“挪(nu )”等等,這些都說明客話沒有“日紐”,日紐在古音系統(tǒng)里應(yīng)屬三十六字母的“泥紐”。
再說客方言的韻母的保存了一部分古代韻部, 如羅 云《客方言·自序》所說“今考客音耕清韻嬰聲諸字,與真韻因字諸字無以別也;清韻之情、貞、成、盈、呈,與真之韻秦、真、臣、仁、陳,無以別也;青韻之輕、屏、 萍、 ,與真韻之親音與清同;到臻韻這臻音與精同,就如顧(按:顧炎武)說非三百篇之正音,抑亦秦漢之古音矣。”這段話說明了客家話韻母系統(tǒng)與古韻部有不少相同相通之處,所謂“非三百篇之正音,抑亦秦漢之古音”是合乎事實的。 客方方韻母具有入聲韻尾[- p ]、[ - t ] 、[ - k ]和陽聲韻尾[ - m ]、[ - n]、[ -η ]特點,與《廣韻》系統(tǒng)相符,但韻尾[-η]在[ Z ] 、[ I ]之后變?yōu)?[ -n ]、韻尾[ k ]在[ Z ] 、[ I ] ,“痕”與“真”各別。
(二)客方言與古語詞
客方言是漢民族共同語的一個分支,因此客話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著名音學(xué)大師章太炎先生對客家語言系統(tǒng)作一過番研究工作,撰述《嶺外三州語》附在《新方言》后,選取了六十三條客話詞語,用《說文》、《爾雅》、《方言》、《禮記》、《毛詩》、《戰(zhàn)國策》、《老子《等古代典籍加以印證,說明客方言的詞源與客話所本,自志漢民族一派語言,早已如此。現(xiàn)舉幾條《嶺外三州語》例敘說 如次:
(1)《方言》說:“渾、 ”皆訓(xùn)盛,郭 曰:“們、渾、肥、滿也”,《鄒陽傳》言“壤”子,壤即 也。故今三州謂小子曰滿子。 按(筆者,下同):今客方言對最小之子(子女中最幼者)即呼“滿子”,最小這女為“滿女”。
(2)《夏宮)“繕人”注:“繕之言勁也,善也”。善、美同意。三州謂美曰勁,亦謂之產(chǎn)。〈廣雅〉:“凈,善也?!币嘀^之產(chǎn),鄭公孫僑字子美,亦為產(chǎn),明美、產(chǎn)同訓(xùn)矣。 按:“勁”字客話讀[ k no]有美麗,漂亮之意。 ,客話讀[cts Bn],稱美而白凈之意。用于指物,如說“瘦肉”為“ 肉”(精肉)。產(chǎn),客話讀[csan],多指人(孩子)長得漂亮,也可指物。
(3)《說文):“ ,白好也?!眲t旰切。三州謂人白好曰 。按:贊,客話讀[ts‘a(chǎn)nC],很好的意思,對事物表示贊許,常說“異女贊”、“奇女贊”(蕉嶺)。
(4)《說文》:“桄,充也”古曠切?!稑酚洝贰疤栆粤M,橫以立武”《注》:“橫,充也。謂氣作充滿也。”《釋文》:“橫,古曠切?!辫妗M同字。三州謂廓大充滿為桄,轉(zhuǎn)入庚部。 按“桄、橫同字”,但今客話音讀不同;從反切來看,古音是應(yīng)讀“桄”為[ckuBng],但今管話讀“橫”為[cvBN],失去中古的牙音(舌根音)。今客家話說袋子里裝東西裝得滿滿的為“桄桄鼓鼓”[ckUBN ckUBN ckUckU]。
上引章氏《嶺外三州語》,可以證明客話形成的歷史的悠久性,自詩書始,既具先民語言,然經(jīng)時代的發(fā)展和先祖居地的變遷,與當(dāng)今客話不完全吻合,這很符合語言發(fā)展的演變規(guī)律,所以客話的形成應(yīng)該是與中華漢民共同語言并行而不悖。
(三)客方言的音變與古音 客家人的先祖居地,紀(jì)元前三世紀(jì),曾居山東、山西,到了秦朝(紀(jì)元前249至209)被迫遷于河南、安微(見王力《漢語音韻學(xué)》“參考資料”引)等地。從客家人的先祖居地看來,多為王幾所在,中原冠冕之居,乃中華語源的正宗,客話 則為語言正宗的支派,故客方言仍保存大量古代漢語而不少變,如《詩經(jīng)》第一人稱“ ”字,與客話第一人稱口語“崖( 涯)”的本源書面語“我(吾)”是同源字。因為客話“崖( 涯)”的讀音紐韻歸類屬頑母[N]、 拜韻[BI],正好與《中原 音韻》陽平聲疑母[N]、來韻[BI]相吻合。但“崖”的口語為[NB],開口呼,陽平聲。“我”的客話讀音屬頑母[N],在《廣韻》系統(tǒng)里屬牙音疑母[N],韻部為上聲第十二歌[o],上古音屬侯部[o],因此,“我”的 讀音為[No],正合乎今天客話的讀音。但日常口語不說[No],而是說[NB],作物主代詞用,如說“我的書”[cNBkeC csU]這里的[B],上古音屬魚部,《廣韻》屬麻韻[B]《中原音韻》“家、麻”合韻,汪榮寶《論歌戈虞模古讀》說:“唐宋 以上,凡歌戈韻之字,皆讀[B]音,不讀[o]音·魏晉以下,凡魚虞模之字亦皆讀[B],不讀[B]音或[ ]音也”“吾”字雖然在今天客話中不能歸韻,但事實上是“我”字口語的另一種書寫形式,如上述“吾”上古為魚部,實際讀音為[NB],“我” 在段氏古音十七部,“ ”在十六部,合音最近??梢姡F(xiàn)今客家話書面語中的“我”和“吾”在上古音里均應(yīng)為[NB]。所以客話“崖( 涯)”、“我”、“吾”三字是同一音義,分別為口語、書面語和物主義代詞的三種不同書寫 形式和讀音。而客話“我(吾)[NBN]《詩·邶風(fēng)》“人涉印否”發(fā)生韻尾變化的結(jié)果,即“我(吾)”(陰聲)帶上鼻音韻尾則為“印”(陽聲),失去鼻音韻尾則為“我(吾)”,這就是客家旅順保存下來的古音。又如“端”字,在古音系統(tǒng) 里屬端母[t],上古屬元部[an]??头窖浴岸恕睂侔d母[t],不送氣、韻部為還韻[an],合口呼??梢姟岸恕笨鸵襞c音相一致?!岸恕奔础对娊?jīng)》中的“掇”字?!对姟ぶ苣稀ぼ周臁罚骸氨⊙远拗?,”掇“音[tuan],《廣雅》:“掇,取也?!?,“取” 統(tǒng)言之為“拿”,“掇”[tuat]、“端”[tuan]為“陰陽對轉(zhuǎn)”,“掇”即“端”?,F(xiàn)今梅縣地區(qū)(含七個縣)客家話凡“拿”指用“兩手捧著”義常說 “端”,如“端菜”、“端飯”、“端前來”等等,這又證明了今天客話中保存了上古的語音語義。
(四)客方言語法特點與古代漢語 這里所談客方言語法特點,只是舉隅之談,從此透視出客話的構(gòu)詞特點與古漢語有相通之處,并非偶然撮合,而是繼承和發(fā)展了古代漢語,借以說明客話早已形成。
(1)同義復(fù)詞在古代漢語里早已出現(xiàn),也不乏其例,,據(jù)王念孫《讀書雜志·史紀(jì)第四》 “數(shù)讓”條載:“《廣韻》曰:`數(shù),讓`責(zé)也,數(shù)讓邊文,猶誅讓連文,古人自有復(fù)語耳?!彼f“連文”“復(fù)語”是同義詞連用,即是同義復(fù)詞,古已有之??图曳窖灾?,同義復(fù)詞 的繼承應(yīng)用,也是比比皆是,如說“雨篤濕”(即“雨濕衣”),其實“篤” 就是“濕”,“濕”也是“篤”,這是客話中保存下為的上古語音與構(gòu)詞特點,因“濕”是輕唇,“篤”是重唇(見上引錢氏《音韻問答》,客話讀“濕”在古音系統(tǒng)里則為“篤”,由此變可見古今客話演變之一斑??驮捓^承了古漢語同義詞復(fù)全使用的規(guī)律, 今天還保存在口語里;又如客話有“行嫁”一詞,事實上“行”就是“嫁”,“嫁”也是“行”,是同義復(fù)詞,這在古漢語中也能得到證明?!秲x禮·喪服》鄭玄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人曰適人,”《高唐賦》:“赤帝女瑤姬,未行而亡?!边@此 句子中的“行”字都是“嫁”。今天客家人說嫁出之人到男家說成是“行嫁”,正是繼承了古代漢語這種說法特點同義復(fù)合的構(gòu)詞方式。
(2)動詞重疊的構(gòu)詞 方式,古漢語與客話無異中《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句中“行行”是動詞的重迭。 表示事物的狀態(tài)??驮捴腥缯f“目昌昌(客音[mau ]”,“眼瞠瞠(客音[ctaN”、“眼 (客話)[cmo]”、“頭眈眈(客音[ctBm])”等等構(gòu)方詞式,非常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