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在五華農(nóng)村有一道獨特的風景,那就是煮谷制菩米。
多種吃法 開胃保健編輯本段
菩米又稱蒲米、熟米,在五華可以說家喻戶曉。在五華縣城鄉(xiāng)個體副食門市,很容易買到菩米,目前每市斤在2.3元左右。菩米呈黃色,比普通生米(收割的稻谷未經(jīng)煮制直接碾成的米)普遍顯得粗大。曬干的菩米用牙齒嗑上去比生米要堅韌一些。
菩米粥有其獨特的保健作用。據(jù)五華一位資深中醫(yī)師介紹,菩米的主要功能是健脾胃去寒濕。在民間,不少糖尿病患者認為,由于菩米在制作過程中去掉了不少糖分,吃菩米具有天然的降血糖功效。
菩米,可以單獨煲粥,也可以煲蘿卜粥、赤豆粥,還可以煲雞肉粥、魚肉粥、牛肉粥、豬肉粥、魷魚粥等等,放些姜、蔥、蒜等佐料,風味獨特,令人百吃不厭。
制作工藝 嚴謹精細編輯本段
不知情的外地人吃了五華菩米粥,曾經(jīng)發(fā)問,這菩米粥真好吃,有沒有菩米種子呢?答案顯然是沒有的。那么,菩米是如何制成的呢?橫陂鎮(zhèn)老樓村今年75歲的李玉英大娘和74歲的戴春云大娘都很擅長制菩米,她們說每年每造都制2至3籮菩米,一家人都喜歡吃,李玉英大娘更是一年四季都吃菩米粥。
戴春云大娘介紹說,制菩米多數(shù)時候用的是田里割下的剛脫粒的濕谷,但也可以用曬干的谷來制作。制作菩米大致有浸谷、菩谷、曬谷、碾谷等工序。第一步是燒開水浸谷,一般是晚飯后先用大鐵鍋煮開水,然后把一籮50斤左右的谷倒進去,讓開水浸過面,蓋上鍋蓋;第二步是菩谷,第二天天亮前,鍋里的谷在開水浸泡后已膨脹,先把上面的谷撈起來,再把鍋底的谷撈起來,將這兩部分谷交換位置,再加2-3勺水,蓋上鍋蓋,開始燒火,待鍋里傳來“噼噼啪啪”的聲音時,就可以開鍋了,煮到谷剛剛開裂火候正好;第三步是曬谷,把煮好的谷全部放進籮里,挑到曬場上攤開曬,煮過后的谷很容易曬干,陽光好的話,一個上午就可以曬干了;第四步是碾谷,在農(nóng)村沒有用上電的時候,村民基本是礱谷?,F(xiàn)在用上電了,自己家里安裝了小型碾米機就可以直接把煮制曬干的谷碾成米,碾出來的米就是菩米了。
五華菩米美麗傳說編輯本段
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客家先民輾轉(zhuǎn)來到了五華琴江兩岸扎根,由于糧食緊缺,青黃不接,經(jīng)常餓死人。有一年,一個年輕的少婦,走進半成熟的稻田邊摘禾穗邊流淚說:“吃也死,不吃也死?!边@時,一位老太婆走上前問少婦為什么這么傷心。少婦告訴老太婆:我的老娘已三天沒飯吃,再不吃就會餓死,然而,吃了這未成熟的早造稻谷就會患水腫病而死。老太婆知道情況后和藹地告訴她,把這剛摘下的禾穗煮熟后再舂米吃,就不會死人了。少婦半信半疑,照著老太婆的話去做,其老娘吃了煮熟后的稻谷制成的米后,一直也沒有患水腫。少婦把這個辦法告訴了左鄰右舍,一傳十,十傳百,救了很多人的性命。有人問少婦那個老太婆是誰,少婦說好面熟,但說不出是誰。一天,少婦去觀音菩薩處燒香,抬頭一看,猛然想起,那個老太婆原來正是菩薩。為了紀念觀音菩薩救命靈方,鄉(xiāng)親們把這種煮熟稻谷制成的米叫做菩米。
傳說美麗動聽,制作菩米其實是客家先民在長期生活中總結(jié)出來的生存智慧。五華資深名中醫(yī)證實,由于地處山區(qū),水性寒涼,新禾米和早造米濕氣重,身體虛弱、營養(yǎng)不良以及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病人不適合食用,吃了容易患水腫而致命的?,F(xiàn)在,菩米成了五華人的保健送禮佳品。村民每逢水稻收割后就會煮制些菩米,送給外出的兒女和親戚朋友。在外的五華游子,更常常以煲吃菩米粥來寄托思鄉(xiāng)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