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學生
延續(xù)鍍金派和學術派的觀點,很明顯在于前者不知道自己出國是為了什么,這很大一部分程度上緣于國內的出國熱。
我們的家長在幾十年社會變革的洗禮中,幾乎屏棄了老舊的一切,而盲目的相信國外的就是好的先進的,因此只要有錢,就想把孩子送出國,殊不知鍍的這層金是孩子自己學到的知識還是他們的錢,而這個人群的沒落確實是教育的失誤。
我爸爸的朋友曾經(jīng)想把她的女兒送出國讀A-level,問我有什么好的建議,我想了很久并不覺得這對她的女兒來說是個好主意,在孩子成長最快、最叛逆、最需要教育和引導的時期,如果家長就在他們人生觀價值觀根本就沒成熟的時候把他們“丟”出國,以后的問題可以預期為積年累月的增長。
心理不成熟又缺乏正常的引導,導致這個人群的孩子很茫然,即使踏著A-level輕易考上了好大學也一樣茫然。但在家長看來,似乎一個好的大學就證明了一切,他們也不想費心擔憂更多。其實孩子在國外的真實生活狀況家長并不清楚,而他們的混亂與萎靡持續(xù)被社會批判為80后的“草莓族”又廣為人知。中國趁著改革開放大發(fā)機遇之財?shù)囊淮耍绱擞缅X造就了他們的下一代。
另一方面,知識分子出身的中產(chǎn)階級顯然更重視孩子的培養(yǎng),真正一脈相傳的名門之后受到的教育甚至更為嚴苛。他們一般慣于優(yōu)秀,在父輩和環(huán)境的壓力下,這個人群更為穩(wěn)定也相對低調。而他們而言,得到同輩的尊重和長輩的賞識是件比過得快活更重要的事,心理相對成熟,在同輩中互相交流和促進,得到的更多的是有益的影響。
投資價值
無論如bono追求夢想,還是像gekko試圖證明自己,他們的整體格調就是積極進取,追求卓越,求知欲很旺盛,在學校中也更容易得到老師的賞識,是社團中的積極分子,與前者緊密地扣成自己的一個小圈子不同,他們也更樂于與外國人交往。
然而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能以好壞來判定,人各有志,對于不同人群來說,頂多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已。其實我們也很難真正判斷自己是屬于哪個人群,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和這樣的一個社會背景下,學術派多多少少也有點鍍金,而如若遇到感興趣的事情,鍍金派多多少少也知道進取。
單一類型的人很難適應社會大環(huán)境,也有不少朋友表示不愿將自己嚴格限定為什么類型的人。畢竟,送子女出國留學,好比家長做的一筆長線投資,而我們的所作所為,值不值得這份付出,就只能由投資人來判斷了。(作者:帝國理工學院機械系學生 張巧煜)
新聞鏈接:
國際畢業(yè)生團體以人類學的研究方式對25000名留學英國的國際學生進行了分析調查,這些國際學生有80%的正在就讀英國大學。調查詢問了國際學生選擇目前就讀大學和留學國家的原因,根據(jù)學生們的回答,研究人員將他們分成五大類型。
“seekers”:占受訪國際學生的24%,這些學生通常在本國就讀工程、科學或商業(yè)課程,他們的父母通常希望孩子能找到好工作,此類學生不在意賺大錢或改變世界,只要父母高興就好,香港留學生通常屬于此類。
“gekko”:占受訪國際學生的23%,這些學生渴望獲得同輩的尊重,他們手上有足夠的錢,他們也只在乎錢,波蘭留學生和讀創(chuàng)意、商業(yè)和工程科目的留學生通常屬于此類。
“bono”:占受訪國際學生的22%,這類學生比其他人更為理想主義,他們擔憂環(huán)境問題,心里想著如何改善環(huán)境,老師對他們的影響比父母的影響大,碩士留學生、荷蘭和美國留學生大多屬于此類。
“kid”:占受訪國際學生的20%,他們看起來漫無目標的在校園內閑逛,缺少指引,因此挑選學校時只會查詢大學表現(xiàn)排行榜,巴基斯坦留學生和讀大學本科的留學生通常屬于此類。
“surfer”:占受訪國際學生的11%,屬于追求玩樂型的留學生,也沒有什么野心,他們不太在意未來找不找得到好的工作,主要就是享受留學生活,西班牙和日本的留學生大多屬于此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