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記者昨日從廣東高考評卷場了解到,高考各科已基本完成評卷,目前正陸續(xù)開展登分等后續(xù)工作。語文科評卷組組長、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柯漢琳透露,今年共有17篇滿分作文(廣東省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是:談“常識”),比去年少了1篇。近期將選出10篇優(yōu)秀作文向社會公布。
柯漢琳介紹,今年的零分作文有700多份,比去年減少了100余份。一分未得的主要原因是交白卷。此外,今年語文卷中考察語言應用能力的第22題“難倒”不少考生,13萬人得零分。
五種作文鐵定“吃鴨蛋”
在700多份零分作文中,絕大部分是空無一字的白卷,只有兩篇是寫有內(nèi)容的。“其中一篇只有兩三句話,不僅不能成段,每句話本身也不太通順;另外一篇大概有400來字,但是完全離題,只是考生隨便寫下的一段話。按照要求根本無法給分。”柯漢琳介紹。
今年語文科的評卷員人數(shù)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達到1300余人。柯漢琳表示,交白卷可能是因為考生的時間不夠。柯漢琳詳細列舉判“零分作文”的幾種情況:“一是空白卷;二是只寫了標題;三是開頭寫了幾句話;四是寫了一段話,但毫不切題,沒有形成一點論述;五是抄襲。”
“滿分作文比去年的更好”
“滿分作文雖然比去年少了一篇,但滿分作文中的好作文的水平超過去年。”柯漢琳指出。
他同時明確了“滿分作文”的具體含義:“滿分作文不一定就是毫無缺點的完美作文。但如果確實達到了高考作文的評分要求,我們就會按要求給分。”柯漢琳說,今年作文題目的引題已經(jīng)明確給出了“有時,常識雖易知而難行,有時常識須推陳而出新”的立意方向,所以大多數(shù)考生都是依此方向?qū)憽5梅衷?8至60分之間的第一類作文數(shù)量也比去年少。
柯漢琳談到,有一篇“頗富文化含量”的滿分作文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文章從常識的穩(wěn)定性和變化性兩個角度來論述。考生論述,‘常識’之所以稱之為‘常’,必然有其穩(wěn)定性、公理性;但是在不同的時代,常識也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柯漢琳點評道,這篇作文引用了很多古人的精彩論述,如《易經(jīng)》、《老子》中的言論;而且運用得非常準確、論述非常深入。
針砭時弊也可拿高分
近期,網(wǎng)上盛傳的部分所謂“高考零分作文”,其題材往往都是“對社會現(xiàn)象的諷刺”、“對爭議很大的名人的惡搞”、“揭露社會黑暗面”等內(nèi)容。是不是寫了“反面內(nèi)容”就會得零分?柯漢琳否認了這種觀點:“事實上,只要寫得好,言之成理,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論述就可以。”
柯漢琳舉了今年的一篇作文為例。考生指出,有一些醫(yī)生向病人索要紅包,并將此視為“常識”。“考生提出要‘反常識’,這是對社會問題的暴露,對社會現(xiàn)象的諷刺。”他表示:“這篇文章觀點清楚,論述也完整,寫得不錯,還拿到了較高的分數(shù)。”
一道題13萬人得零分
“有13萬考生在一道語言應用題目上得零分。”柯漢琳表示。
據(jù)介紹,這是語文卷中的第22題,也是語言應用部分的第一題。題目要求考生根據(jù)“有關機構對我國不同群體通過電視獲取科技信息情況的調(diào)查”圖表,補充文段中的空缺內(nèi)容,要求不能出現(xiàn)數(shù)字,使上下文語意連貫。
“這道題要求考生首先讀懂圖的含義,然后對得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再用文字表達出來,還要注意給出的一段話中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關系,才能填入準確的缺失詞組。”柯漢琳說,很多考生不懂得通過數(shù)字去歸納,比如說文化程度與電視獲取科技信息之間的比例,這是數(shù)字能反映出來的,但學生卻不懂得轉換為“語言”并表達出“相互辯證關系”。
“13萬的考生在這道題拿了零分,充分說明很多考生在整合信息并運用語言概括信息內(nèi)容方面的能力還不高,同時把圖表含義轉換為文字的語言應用能力急需提高。”
對“甲骨文作文”怎么看?
近日,“四川高考出現(xiàn)甲骨文作文”的消息備受社會關注。據(jù)悉,經(jīng)有關專家考證,該篇作文里有甲骨文、金文,還有小篆等字體。這種“非典型試卷”該怎么看呢?
柯漢琳首先認為“不可思議”。“據(jù)我所了解,目前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只有1000多個字,而且現(xiàn)代漢語里很多字都沒辦法在甲骨文中找到對應的。”一個高中生在短時間里組合千來字的甲骨文、并表達出現(xiàn)代觀點,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如果這名考生真的準確使用了甲骨文寫成作文,這表明該考生對甲骨文有相當?shù)难芯浚浅J煜ぃ⒉荒軐⑵渑卸殄e別字,只是非現(xiàn)代文字。”
“但高考作文主要考察的是語言組織應用能力,考生沒有必要這樣運用文字。”柯漢琳并不主張考生們這樣做,因為“當完全可以用現(xiàn)代文字表達時,并沒有必要使用古文字”。“只能是這位考生的心態(tài)比較特別,有冒險的成分在其中,可能想通過這種方式引起某些方面的關注,或特別展示自己的才華,但其實是沒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