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制度異化
2008年,中國博士學位授予數量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學位授予國家。2009年,全國在讀博士生達到24.63萬人;2010年,全國博士招生計劃為6.2萬人。
招收學生的依據是導師個人偏好,別人無權干涉。在博士招生規(guī)模很小、導師選拔嚴格的條件下,這種方式與博士培養(yǎng)的要求是相匹配的。但隨著中國博士教育規(guī)模急劇擴大,招生腐敗亦隨之出現。
在美國讀博士,課程學習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每一門課程幾乎都要求達到世界最前沿水平,每門課程都需要通過嚴格的考試。而對博士生的評估,則是由第三方的中介機構進行。也就是說,決定一名博士生能否畢業(yè),該名博士生的導師說了不算,而是由導師指導委員會進行決定。
但在中國,博士的課程學習幾乎淪為了擺設。在這次調查中,幾名博士生導師都表示,“給博士生上課是沒有必要的。”有些導師甚至直言,“即使一門課都沒有,我也沒什么意見。學生培養(yǎng)計劃發(fā)放下來的時候,我就非常不認真,簽個字就算了。學生要上哪幾門課,可以去問師兄。關鍵是學分夠了就行了,他們上幾門課我也不知道。”
于是,學術研究便成為中國博士們最重要的學習方式。
陳洪捷表示,導師普遍的想法是,“活是肯定要干的,因為研究訓練肯定要在實踐中去完成?!钡?,研究項目本身的科研含量有多少,是問題的關鍵。
而學生則稱,“我做了很多項目,出了很多差,但是回過頭來看,這和工作有什么區(qū)別啊?讀博期間還做那么多橫向項目,還不如出去工作。”
橫向項目一般是指來自市場的項目,多見于理工科,一般是將已有的理論成果轉化到實際應用中去,因此產品直接與市場有關。在中國教育“產學研”一體化后,橫向項目便成為課題組的重要經費來源。
與橫向項目相對應的是縱向項目,一般是指來自中國教育系統(tǒng)內部層層下達的科研任務??v向課題多是理論研究,需要的是學術創(chuàng)新成果。由于中國的科研經費僧多粥少,縱向課題的經費,往往只包括購買儀器、設備、資料和差旅費,不允許用于人才培養(yǎng)。
因此有學生稱,在一些項目中,“有些老師自己一年拿幾十萬,對一個學生一兩萬都不愿支付?!?/p>
于是,師生關系演變?yōu)橐环N類于雇傭的關系。2006年,上海某高校就曾發(fā)生過幾位研究生不滿導師“剝削”而集體將其“炒掉”的事件。更有甚者,有的導師讓研究生幫其著書,自己卻不進行任何指導或把關。學生為了表示“無聲的抗議”,竟連篇累牘地抄襲別人的著作,引發(fā)官司,讓導師的丑聞最終曝光。這些看似荒唐的現象,在赤裸裸的“員工”與“老板”的關系中是不足為怪的。
“中國培養(yǎng)博士的一個傳統(tǒng)概念就是,你的導師是誰,他就成為你唯一的指導人。他給你項目,給你錢,這就牽扯到利益關系。” 陳洪捷說。
這樣一來,博士生和導師之間,就像一個小公司中老板和員工的關系。
一些博士生導師辯解稱,他們會安排博士生做科研項目中需要思考和技術創(chuàng)新的部分,而那些純粹的基礎工作,則交給碩士生去做。但在實際操作中,這兩種任務其實很難區(qū)分。
為了整治招生腐敗,中國高校開始更多地借鑒美國經驗,實行越來越嚴格的量化管理。但博士培養(yǎng)制度依然還是過去的學徒式,這也就使得美國的老板制在中國被異化。
《中國博士質量調查》書中說,“全國指導博士生在20人以上的導師不在少數,指導博士生最多的一位導師手頭上有110多位博士生,但是,許多博士生從入學到畢業(yè)沒有見過導師一面?!?/p>
陳洪捷認為,這種情況雖然存在,但并沒有上述所言如此嚴重。但他也指出,“這不是某個導師的問題,而是整個科研體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