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閱文
想看到個性化的作文很難
問:如何定義“好作文”?
張檸:在正確價值觀的前提之下,對標題的闡釋超越了我們的想象,也就是所謂的“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楊林柯:評價作文,“對錯”只是相對標準,知識面是否豐富、文字是否優(yōu)美也屬于附加標準,而個人情感的表達與訴說才是根本所在:文章是不是“我手寫我心”,是不是抒發(fā)出了人的基本價值追求和道德良知。三流作文堆砌文字,二流作文道德偽裝,獨抒性靈才是一流作文。
陳鋒:去年,一個廈門考生獲得作文滿分,他的作文有幾個特點:思想達到了一定的廣度和深度;語言非常精煉老到;恰到好處地運用有針對性的、深刻的、富于哲理性的材料;作文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對不好的現(xiàn)象進行批判和反思。但每年這么優(yōu)秀的作品都很少。
問:學生的寫作水平怎么樣?
陳鋒:從福建省的情況來看,除了個別名牌中學,整體情況不太好。大部分作品都是平平淡淡,只能達到及格標準。
楊林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老師想看到個性化的文章很難。
張檸:基本上不行,人云亦云,說出來的東西沒有任何新意。學生進入大學后,我們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讓他們忘掉高考作文的寫法,從零開始,重新對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人生思考進行闡釋和表達。
問:問題出在哪里?
楊林柯:從高考命題上來說,過于重視道德評價。教育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真實人格與獨立思考能力,但命題規(guī)范卻恰恰與我們想要的學生素質相背離。
這跟目前的作文評價體制有關系。語文教學不能追求一個確定的答案,只要學生思考了,他的答案就有價值。而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是在引導學生向一個“標準答案”靠攏,與“標準答案”不符就會在分數(shù)上予以否定。
還有一點,高考作文閱卷往往是“快速閱讀”,看你字寫得好不好看、遣詞造句是否優(yōu)美,學生寫不出真情實感,就會在語言形式、玩弄文辭上下功夫。
教學
好老師能啟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問:語文教育如何培養(yǎng)“筆桿子”?
趙麗宏:作文很重要,從一篇作文里通常能看出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理解能力、閱讀能力等。在語文學習當中,最重要的是學會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積累。任何作文題目,不論多么偏、多么平淡,只要學生能表達出自己的閱讀積累和生活體會,應該不難寫出一篇不錯的文章。這種訓練,有很多方式,比如養(yǎng)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
張檸:在大學里,我們建議學生閱讀名著,閱讀最好的作品,而不是教材。名牌大學里文學系的學生,基本上不看教材。讀名著的目的不是模仿,而是讓學生不要再用同樣的方式寫,自己另辟蹊徑。
問:語文課該怎么教?
趙麗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是教給學生如何識別文章的優(yōu)劣,而不是像解剖麻雀一樣,按照非常固定的思路去解讀文章。在這當中,中學老師起到很關鍵的作用。這要求語文老師首先自己是讀書人,有豐富的閱讀儲備和較高的閱讀能力,這樣才可能去啟發(fā)學生,教給學生如何閱讀、如何寫作。
我在上學讀書時就有這樣的感受,那些能夠深遠影響學生的老師,并不一定專注于分析課文,而是通過課文,教授學生課本以外的知識,啟發(fā)學生對于語言文學的興趣。當然,不是說必要的理解文本、分析文本的能力并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夠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通過語文了解人生和世界。切勿因為死板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失去對語文的興趣,甚至失去靈性。
楊林柯:語文教育首先是要培養(yǎng)一個人,而現(xiàn)實操作中卻是技術性、工具化的多,人文追求的少,把語文教育變成了“小語文”。
同時,還需要加強對教師和家長的培訓,因為語文教育是一個輻射的過程,營造良好的空氣、陽光、雨露,學生自然會茁壯成長。
不要再簡單地把作文練習視為語文教學的一種,而是提高到培養(yǎng)學生內心抒寫、自我交流、人格塑造的高度來看待,畢竟人的成長首先是心靈的成長。(趙婀娜、任姍姍、姜峰、 葛瑜瑋、賈娜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