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曾擔任多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管維立表示,一些國企現在事關企業(yè)的重大決策,要先經黨委討論,再交給董事會討論。管維立表示,未來國企改革在這方面應有所突破。
國資委再定位
李榮融主政國資委7年,交出了一個漂亮的答卷。
李榮融主政國資委期間,正值國有資產布局重大調整的時期。如果說始于1998年國企“三年脫困”的重點是“放小”,那么2003年后的重點則是“抓大”。
從政府的角度看,李榮融的答卷絕對稱得上漂亮——中央企業(yè)資產總額增長了近三倍,至21萬億元,實現利潤翻了兩番,至8151億元。
更為重要的、但同時也飽受爭議的是,經過近十年的布局調整后,國有經濟在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等行業(yè)保持了絕對控制;在裝備制造、汽車、電子信息、鋼鐵、有色金屬等九大行業(yè)保持了較強控制力。
國資委一位高管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中國現有的這批央企,事關中國經濟命脈,如果讓國外公司控制,可能危及中國經濟安全;但如果出售給民企,現階段民企還處于家族企業(yè)階段,還沒有能力管理好這些大企業(yè)。這位高管表示,央企未來的方向是,整體上市,國家控股,轉型為公眾公司。
李榮融執(zhí)掌國資委的這七年,有關“國進民退”爭議卻從未平息:央企被指責在保值增值的同時,借助與政府、銀行的關系,占據了更多的社會資源,擠壓了民營經濟的生存空間,利潤主要在企業(yè)內部循環(huán),沒有實現全民共享。不過,今年以來,包括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馬建堂在內的多名政府官員,否認中國存在國進民退。
在國資委和央企圈里,李榮融被稱為“李老板”。在國資委主任任上,李榮融力主國企市場化改革,推動傳統(tǒng)國企接軌現代企業(yè)制度。他不僅大量壓縮央企數量,突出經營主業(yè),推動海外上市,借此改善公司治理,還著力推動建立董事會制度。
上述國資委人士稱,在國資委內部,李榮融也嘗試營造一種公司化管理的氛圍。曾擔任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局(國資委前身)企業(yè)司司長、現任百慧勤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的管維立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國資委是他見過的官場氛圍最為淡薄的部委之一。
然而,李榮融離任后亦留下諸多未盡之事。比如,對于央企數量,他最初設定的目標是壓縮到30~40家,后調高到70~80家。目前,國資委下轄的央企數量達123家;董事會制度目前僅在32家央企謹慎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