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債券市場出現了大幅回調,尤其是中長期債券。與10年期國債相比,3月份,出現了25至30個基點的上升,目前利率水平為4.30%,30年期國債則相比招標利率上升了至少20個基點。隨著準備金率上調影響的減弱,資金面的影響似乎在短期內開始下降,后期債券市場是否會重新走強呢?可以從物價上漲趨勢、經濟形勢、政策面三個角度來進行探討。
通脹指數雖然下降,但未來市場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正如市場機構普遍預期的那樣,5月份CPI降至7.7%,相比4月份8.5%的水平,下降了0.8%,5月份環(huán)比為-0.4%,低于歷史平均水平(僅2001年和2003年環(huán)比數據低于-0.4%)。市場機構普遍認為,5月份CPI回調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一是食品價格特別是豬肉、蔬菜等食品價格的季節(jié)性回調,二是翹尾因素下降,三是價格管制起了一定作用。
問題在于與物價上漲趨勢相比,“油價仍有故事可講”。6月15日,國際油價再創(chuàng)新高,達到139.89美元。包括印度在內的許多新興市場國家都不堪財政補貼油價的重負,開始調高油價。盡管為了抑制油價過快上漲,產油國沙特宣布每日增產50萬桶。但仍然無法將通脹下降的希望完全寄希望于油價大幅下降,在需求沒有明顯減速跡象時,筆者認為,油價仍會不斷創(chuàng)出新高。當前看多債市、看空油價的風險仍較高。
從工業(yè)品出廠價格(PPI)角度來看,中國是全球通脹的接受者,居高不下的大宗商品價格已經持續(xù)不斷地傳導到中國的實體經濟中。5月份PPI增速再創(chuàng)新高,達到8.2%,為三年以來的新高。PPI變動如果無法傳導到CPI,那么結果就可能不僅僅是通脹的問題了,所帶來的企業(yè)效益的大面積下滑不利于保持經濟的平穩(wěn)增長。因此,PPI將在一段時間里成為CPI的上行推動力之一。
從貿易順差數據和工業(yè)增加值數據來看,二季度經濟增長可能出現反彈。經過3個月的反彈,5月份貿易順差重上200億美元,趨勢似乎已經扭轉。從反彈指標來看,5月份貿易順差已經超過平均水平,極有可能意味著貿易順差的趨勢可能已經開始發(fā)生了轉向。如果貿易順差的這種趨勢性變化反映了實體經濟層面的信息,這是否意味著緊縮政策對宏觀經濟層面降溫的作用在下降?根據筆者對5月份工業(yè)增加值數據的研究,可以發(fā)現:工業(yè)增加值在上月基礎上繼續(xù)加速0.3個百分點,而數據同時顯示實際消費繼續(xù)加快,固定資產投資總體持穩(wěn),按金額計算的出口增速好于預期。這暗示著第二季度GDP仍可能出現超預期增長,當季增速可能在10.9%左右,1至2季度累計增速可能會達到10.8%左右。
金融數據和宏觀經濟可能反彈,決定了未來貨幣政策取向仍將從緊。央行于6月7日宣布上調法定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別按0.5%繳款。盡管市場認為本次上調幅度超出預期,但近期公布的數據表明,金融數據和宏觀經濟重新開始反彈:前者表現為5月份M2增速持續(xù)兩個月反彈,重新回到18%以上,后者則表現為貿易順差的大幅反彈??紤]到6月份對沖到期央票的需求較大,因此,央行較大幅度地上調法定準備金率,來對沖多余的流動性,以控制貨幣供應量的政策應在情理之中。
另外,從中長期貸款增速來看,仍然處于高位。根據測算結果,5月份同比增速超過23%,高于歷史平均增速水平。同時,如果觀測貸款結構可以發(fā)現,短期貸款占比一直在下降,這表明商業(yè)銀行為對沖央行信貸調控,采取的是壓縮短期貸款的策略。除非中長期貸款增速出現下降,否則央行仍然可能采取持續(xù)從緊的貨幣政策。
最后,我們把視野放寬到全球經濟體,可以發(fā)現,3月份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利率都在一路猛漲,美國、歐元區(qū)、英國的10年期國債利率上升幅度達到接近100個基點,印度的10年期國債利率上升幅度也超過30個基點,而同期中國的10年期國債利率水平基本沒有上升,仍然在4.15%左右,最低甚至下調到4.0%的位置,直到最近才開始有10至15個基點的上升。中國長期利率走勢會與全球長期利率長期背離嗎?答案是顯然不會。
簡單來看,不考慮匯率因素(包括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走勢的種種跡象表明,人民幣持續(xù)大幅升值的預期已經不再是“鐵板一塊”了),那么美元長期利率可能成為中國長期利率的下限,利差可以看做是美元和人民幣的“流動性溢價”,保守預計,這個利差可能至少為50個基點。
綜合我們對物價問題、經濟形勢以及政策面的判斷,以及結合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利率走勢,以10年期國債為例,筆者認為,4.3%的水平可能不是這一波利率反彈的終點,反而可能是下一波上升的起點。機構投資者需要謹慎操作,調整預期至合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