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家,股票市場最為敏感的字眼。在投資者的印象中,他們已隨2006年“江南第一猛莊”(金信信托)的倒下而銷聲匿跡。然而,自上證綜指從6124點一路跌破2000點后,一種新的“坐莊模式”在熊市中悄然興起、蓬勃發(fā)展。一股股神秘資金通過交易所大宗交易平臺接盤“大小非”和“大小限”籌碼(下稱大宗交易),主動出擊,制造出種種獲利機會。
這些神秘資金緣何能在短時間內(nèi)聚沙成塔,這些自詡為“另類莊家”的神秘群體到底是些什么人,他們慣常的操盤手法又有哪些?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期通過深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坐莊”是這些資金生存的重要根基,他們通常采取“游擊戰(zhàn)術(shù)”,通過“化整為零”的手法,集中力量利用多個賬戶在短時間內(nèi)買賣某只個股,拉升股價,不論成敗均在短期內(nèi)出貨,博取大宗交易平臺與二級市場之間的“套利空間”。
一樁“刀口舔血”的買賣
自大宗交易“坐莊模式”被“發(fā)明”以來,各路資金紛紛介入,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
“這恐怕是一樁刀口舔血的‘搬磚頭買賣’。92折,加上中介的傭金回扣,還有過橋資金的利息和做價成本,最終的接盤成本恐怕得超過95折了?!绷紕?chuàng)投資的范先生粗略看完整份協(xié)議,關(guān)注點自然落在了交易價格上。
該協(xié)議是一筆即將談成的A公司約900萬股的大小非轉(zhuǎn)讓交易。根據(jù)初步計劃,范先生將作為這宗交易的買方,從A公司即將解禁的“大非”手中,聯(lián)手11個賬戶,選擇合適的交易日,通過交易所的大宗交易平臺,一次性接走該股東計劃拋售的股票。在此筆交易中,“大非”不負責(zé)資金籌集,也不分享二級市場拋售后所取得的利潤分成,僅僅作一次簡單的賣出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