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最近,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科技人員又發(fā)現了3個劇毒菌新種,即擬灰花紋毒鵝膏、淡紅毒鵝膏、裂皮毒鵝膏(見上圖)。這表明,連同過去發(fā)現的5個,在東亞劇毒鵝膏家族中至少有9個支系。
野生食用蘑菇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10余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不含或很少含有脂肪和膽固醇,故野生食用菌常被譽為“山珍”,采集、銷售和食用野生蘑菇已經成為一種消費文化。但因誤食劇毒蘑菇而中毒導致死亡的事故也頻頻發(fā)生,主要原因是采食者對毒蘑菇缺乏認識,對毒蘑菇的危害性普遍不了解,更不知道如何區(qū)分野生食用蘑菇和有毒蘑菇。
在毒蘑菇中毒導致死亡的案例中,90%以上是毒鵝膏引起的。在云南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等基金項目資助下,昆明植物研究所張平博士在導師楊祝良研究組已有的研究基礎上,取得的這項新成果,對預防毒蘑菇中毒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