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車站周圍有些什么路、有些什么景點、還準備了無障礙電梯的資料,就是可能有些行動不太方便的乘客,他會過來問我要去某一個車站,無障礙電梯在什么方位。
記者:這是特別為世博會準備的?
熊熊:對,是我們特別為世博會準備的。
記者:你喜歡這份工作嗎?
熊熊:喜歡,外地人可能從火車站下來以后,第一個看到的就是我,如果我做得比較好的話,他們一下子覺得這座城市很親切。
解說:5月1號世博園正式開園,所有的籌備工作開始面對世博會長達半年的檢驗。
陸貞雄是上海一家小照相館的主人,隨著世博會臨近,他的小店經(jīng)常有記者來訪,這是因為他的祖父陸士諤曾經(jīng)在小說里假想未來上海舉辦博覽會的盛大景象,這本名叫《新中國》的小說問世,距今整整一百年。
陸貞雄:我祖父就是在100年前就預言了在中國上海浦東要開博覽會,書里面,他是以夢為載體,在夢中,黃浦江上架起了大橋,還在浦東辟地造屋,建筑會場,要開博覽會。
解說:實際上,百年前就已經(jīng)做過世博夢的還不止陸士諤一人。
記者:外白渡橋修建于1907年,它見證了上海灘的百年變幻,其實中國的世博夢就和這座橋一樣,歷經(jīng)百年。從1902年開始 到1910年,當時大名鼎鼎的維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啟超,晚清批判小說家吳趼人,還有當時上海的小說家陸士諤,他們?nèi)齻€不約而同地先后在自己的小說里面假想,未來中國舉辦世博會的情形,而他們設想的主辦城市是同一個地方,那就是上海。
如果他們能夠想到,未來有一天,他們的這個夢想能夠變成現(xiàn)實的話,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想知道,真實的世博會和他們想象中的那一個會一樣嗎?今天的上海又該如何回答,這個來自歷史的發(fā)問。
解說:陸士諤的小說寫于1910年,比他更早5年,另一位小說家吳趼人在《新石頭記》里虛構了一個上海大博覽會,想象世界各國蓋了場館,中國各省也分別建了會場,會上新奇的貨物
不計其數(shù),兩位小說家的描繪,側重于制造品的展示、會場、城市的建設,這的確是他們生活的年代世博會的主要特點。
韓正:世博會起源于工業(yè)革命時代,當時突出的是什么主題呢?是制造業(yè)和藝術,后來到20世紀,它主題變了,就是以科技進步和教育為主線,進入到上個世紀末和本世紀的世博會,它實際上的主題都是圍繞著可持續(xù)發(fā)展,那么上海世博會城市為主題,因為現(xiàn)在大家共同關注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
解說:現(xiàn)在看來,梁啟超先生1902年在小說《新中國未來記》里的想象和今天的世博會或許更為近似,他寫道:這博覽會卻不同尋常,不特陳設商務、工藝、諸物品而已,乃至各種學問、宗教,皆以此時開聯(lián)合大會,處處有論說壇,日日開講論會。
梁啟超夢想中的世博會不僅僅是物質的展示場,也是各種知識和思想?yún)R集交流的舞臺。
上海世博會期間,在園區(qū)內(nèi)舉辦的論壇演出等文化活動將超過兩萬場,而世博會本身其實就是一個最大的論壇,討論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各國的展覽內(nèi)容就是語言,講述著自己的見解。
記者:美國館要展示給參觀者什么?
費樂友(上海世博會美國展區(qū)總代表):我們的場館里有一個花園,這是我們項目里最大的特征,我們會在那兒講述一個城市童話,故事從一個小女孩的角度去講述,小女孩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片廢棄的地區(qū),她通過勇氣、見識、想象力等等,成功地集合起了一個團隊,把這片地方改造成一個城市福地,它契合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也突顯了我們美國人的價值觀,力量、個人奮斗、勇于追夢,不管你是什么年齡都可以集合你的團隊,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東西,這一切的表達都借助非常先進的技術。
解說:而各參展國先進技術的展示都是為了傳達某種思考。
江原規(guī)由(上海世博會日本館館長):日本館的主題就是心之和,技之和,和與貴國和諧社會的和一樣,技就是科學的,館內(nèi)有很多,很多尖端的日本的技術,比如說把臟水變成為能喝的,但是更重要的不是技術,是心,不要把水弄臟,心之和,技之和。
解說:就連展館的外觀也可以是一篇形象化的論文。
孔然蒂(上海世博會德國館 新聞發(fā)言人):我們的場館命名為“和諧都市”,這是根據(jù)這次世博會的內(nèi)涵創(chuàng)造的。
記者:但是你們場館的外表看起來并不那么平衡。
孔然蒂:對,這正是通過建筑在表達理念,如果把這個建筑的每一部分分開來看,它們顯得很不穩(wěn)定,也談不上平衡,但是,它們互相倚靠,互相支撐,結果不論是整體,還是每個部分都達到了穩(wěn)定平衡,這就是城市平衡、和諧的思想,通過建筑來表現(xiàn)。
解說:100年前中國人的世博夢,當然不可能真正準確地把握今天世博會的內(nèi)涵。那個年代
中國大片淪為殖民地,一些知識分子們發(fā)現(xiàn),主辦世博會是西方強國向世界宣告國力的一種方式,于是,他們用紙上的世博夢來寄托自己的強國夢,而當時,更多國人對世博會,還存在著嚴重的誤讀,他們稱它為炫奇會,言下之意是各國炫耀珍奇之物的場所。
吳建中(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工業(yè)革命時代,人家送展的是蒸汽機,電氣革命時代,人家送的是電燈、電話,這樣引領發(fā)明的東西,而我們以前送來送去都是一些傳統(tǒng)的東西,實際上是對這個世博會理解、了解還不夠。
解說: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上海市圖書館館長吳建中先生曾經(jīng)多次到各地演講、介紹世博會,他感覺到對世博會的誤讀,今天依然存在。
吳建中:就認為世博會就是一個商業(yè)性的一個博覽會,所以都把營銷和文化旅游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還有的是把它看作展示成就的一個機會,但世博會不是展示成就的,不是展示過去的,它是探討未來的。
解說:韓正市長坦言最初上海市代表中國,申辦世博會時,對它的認識也不夠。
韓正:那個時候想象不是一個博覽會嗎,還有那么深奧的道理在里面??傊耄诎l(fā)展中國家舉辦,中國應當是首選,在中國首選,我們上海要力爭成為第一個承辦的城市,從這樣一個角度,中國增加知名度,上海增加影響力去考慮這個問題。你真是申辦了,研究越深了,還真有那么多深奧的道理在里面。
記者:上海在這個籌辦和即將舉辦的過程中,有很多第一,比如說是第一個在發(fā)展中國家在舉辦,比如說園區(qū)最大,參展成員是最多,這些第一是刻意為之,還是說不經(jīng)意為之的?
韓正:沒有刻意過,它一定是90%是本國民眾參觀,在中國舉辦那肯定,這個90%比例總量就大了,世博園建多大 建多少館,都是根據(jù)預測的總人數(shù),就這么自然而來的,沒有必要去強調什么第一,成功不成功不在于第一,園區(qū)大了又怎么樣,參觀人數(shù)多了又怎么樣
也沒有必要多宣傳這方面的內(nèi)容,恐怕我們還是要更多的,宣傳一些理念,因為我們作為一個,發(fā)展中的國家的民眾,對世博會過去了解并不是很多。
記者:雖然世博會是在自己家門口舉辦,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世博到底是什么,比如說有人就問過這樣的問題:世博會是賣什么的?在世博期間,如果我在外國場館買東西,是不是就能夠免稅了?另外,世博園區(qū)是不是比迪斯尼樂園更好玩呢?所以,看世博,到底看什么?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沒有最基本了解的話,就算你是身臨其境,恐怕也會錯失很多精彩。
吳建中:我覺得應該先做一點功課,這屆世博會到底它的主題是什么?它的價值觀是什么?我舉一個例子,我曾經(jīng)參觀過,2008年薩拉戈薩世博會,我看了一個水滴館,很大一個建筑,只有一個水滴的雕塑,它就是讓你處于思考的一個狀態(tài),水跟我們是什么關系?如果說我們不去做功課的話,可能我們就不了解它要表達什么。
解說:在上海世博局,我們和一些工作人員,聊起了世博會。
章文君(上海世博局工作人員):最開始我會覺得,世博會就是一個大型的展會,然后介紹一些,可能各地的一些產(chǎn)品,但是當我真的去接觸到世博會,我就會發(fā)現(xiàn),內(nèi)涵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郁蕾(上海世博局工作人員):各國的不同文化,各國的一個交流,這個是一個很好的一個機會。
董增連(上海世博局工作人員):我感覺世博會它就在于創(chuàng)新,對未來的生活是一種創(chuàng)新,告訴我一種創(chuàng)新的理念。
解說:有人說 一部世博會史就是一部創(chuàng)意史,早期世博會上,雖然中國的絲綢、茶葉等展品頻頻獲獎。但一些有識之士率先讀出了背后的差距,他們深感中國很難拿出趕上世界潮流的東西,20世紀初,中國報紙就曾經(jīng)爭論,世博會上中國應該向世界展示什么?
1982年,新中國首次參加世博會,在這屆以新能源為主題的,世博會上,中國展示了太陽能灶和沼氣爐,但唱主角的還是傳統(tǒng)文化,要回答中國應該向世界展示什么,也受制于中國能向世界展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