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大事記(1949-1959年)
中蘇建立同盟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澤東訪問蘇聯,這是新中國最高領導人的首次出訪。中蘇雙方簽訂了一系列友好協定和條約,維護了中國的主權和經濟利益,也宣告了中蘇同盟的建立。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南北朝鮮爆發(fā)內戰(zhàn),美國率領所謂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不但危及北朝鮮,也危及中國的安全。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迫使美方退至“三八線”以南。1953年,簽署了“板門店協定”,停戰(zhàn)得以實現。
非法“對日和會”事件
1951年9月4日,美國單方面邀請52個國家在舊金山舉行對日和會。舊金山會議完全是美國力圖扶持日本、打擊和孤立中國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迅速在亞洲建立起冷戰(zhàn)秩序的重要產物。9月8日,參加和會的49國代表在對日和約上簽字,但蘇聯、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拒絕簽字。
美與臺灣簽訂“共同防御條約”
1954年12月,美國同蔣介石集團簽訂“共同防御條約”,并支持蔣軍對大陸沿海進行軍事騷擾。大陸方面堅決反擊,一舉解放了江山島。美國匆忙要求聯合國秘書長出面斡旋,我國發(fā)表聲明嚴正指出,解放臺灣是中國的內政,聯合國和任何國家都無權干涉。在我堅決反擊下,國民黨軍隊棄守大陳島,浙江沿海島嶼得到解放。
周恩來四次訪印
從1954年到1960年,在6年中,周恩來四度出訪印度,展現了中國政府發(fā)展雙邊關系和消除兩國關系障礙——西藏問題的最大誠意。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在日內瓦會議休會期間,第一次訪問了印度,發(fā)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6年11月至次年初,周恩來在印度三次會見滯留的達賴,周總理警告并規(guī)勸他,印度政府已經“承認西藏是屬于中國的”,“搞叛亂是不允許的!”通過會談,達賴終于在1957年2月回到了西藏。
萬隆會議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qū)的政府代表團在印尼萬隆召開會議。周恩來總理冒著安全風險,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了這次會議,確立了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重要的地位。
波匈事件
1956年蘇共召開二十大,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對東歐國家共產黨人造成了嚴重的沖擊。波蘭、匈牙利的局勢動蕩起來,要求蘇方撤出。在蘇聯的邀請之下,劉少奇率代表團赴蘇聯商討解決之道,在他的提議下,蘇聯發(fā)表呼吁共產主義國家平等的宣言,最后波匈事件得以和平解決。
炮擊金門
1958年7月,臺灣當局利用美國進攻黎巴嫩的機會叫囂“反攻大陸”。7月18日晚,毛澤東作出炮擊金門的指示:金門炮戰(zhàn),意在擊美,支援阿拉伯人民。第二天,打擊金門國民黨軍的行動開始。8月底,美國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從中東的第6艦隊調出兩艘航空母艦援馳臺灣。但美艦不經擊打,撕下了“盟友”的假面,丟下臺艦掉頭遁去。毛澤東決定以民族大義為重,暫緩收復金、馬,并親自寫下《告臺灣同胞書》,指出“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王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