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瞞婚事,伍茲惹緋聞
2009年,沒有誰的婚事能像劉天王德華的婚事那般被炒得天翻地覆。劉德華在輿論的逼問下終于承認已婚的事實后,他的商業(yè)價值指數有沒有下跌,媒體并沒有追蹤。劉天王的婚事風波多多少少具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在此之后,恐怕不會再有人相信“偶像的事業(yè)一定要以違背家庭倫常為代價”。
這世界原本沒有“偶像”,“偶像”不過是一件特殊商品,頭腦發(fā)達的看客們永遠不會把偶像們的“職業(yè)形象”和“生活形象”合二為一。體育評論員張斌也許比一般的粉絲們更清醒,在看待“伍茲緋聞”時他強調,丑聞是職業(yè)體育的一部分,觀眾應該把球員的職業(yè)和生活分開來看。對于大多數公眾人物的評價,張斌點評的底線,應該是個正確的準則,只不過,“調戲”名人儼然已成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大眾對明星隱私的好奇及肆意批評,滿足了大眾內心的平衡感參與感。庸常生活如此枯燥,理性的教化,恐難杜絕人們對揭露名人隱私的新聞資訊繼續(xù)情有獨鐘。
易中天又進“毒舌門”
談什么不要談“動機”。7月30日,易中天做客北京電視臺《非常網絡》節(jié)目,就因為主持人追問了幾個“對余秋雨‘詐捐門’不依不饒是否為了保持名人熱度”的動機論問題,易中天現場發(fā)飆,批評主持人很愚蠢,嘲諷應該開個主持人培訓學校。
一時間,“倒易派”聲勢浩大,“別拿無禮當個性”,痛斥易中天以愚蠢方式對待愚蠢問題?!巴σ着伞眲t贊易中天有難得的“狷介”和“胸無城府”?!岸旧嚅T”,更像是一面鏡子。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崇尚“中庸”,然而,在鼓吹獨立尊重自由的當下,我們有能力消滅、有理由拒絕個性嗎?
繼續(xù)掂量易中天“開個主持人培訓學校”的建言。客觀講,中國有智慧的主持人著實不多,大洋彼岸的奧普拉要退休了,大洋此岸的我們感慨著那座脫口秀的燈塔正漸漸熄滅;央視主持人朱軍被周潤發(fā)拽著尷尬下跪了,觀眾見識著內地主持人慣用的“裝、煽、忽”三大技巧的式微。
《建國大業(yè)》獻禮也商業(yè)
不得不承認,電影《建國大業(yè)》開創(chuàng)了“獻禮片也商業(yè)”的電影制作新模式。堅守傳統(tǒng)主旋律的同時,華麗的明星陣容,震撼的聲光電效果,“主旋律+好萊塢技法”,叫好又叫座。
自然,世俗追問依舊糾纏不清:愛國影片該不該再賺老百姓的愛國錢?中影集團有沒有拿出一部分票房收入回饋社會,行愛國之實?事實上,在“收視率成為萬惡之源”被部分電視人所抱怨時,現階段的中國電影人幾乎被“貨幣哲學”支配了,他們對高票房的追逐,表現出靈魂出竅般的狂熱,賀歲檔似乎成了普通影片高票房的救命稻草,于是,這個年度的賀歲檔出奇的長,“只見賀歲檔,不見賀歲片”也算是今年電影界的一大奇跡。
潛伏著的信仰,蝸居著的現實
與中國電影在2009年產量翻番的狀況大不相同,2009年全年生產電視劇359部,比去年減少了100多部,這是中國電視劇自2000年開始連年攀升之后首次出現減產。雖然減產,但好劇依然不少,上半年《潛伏》雄霸熒屏,下半年《蝸居》引領風騷。
《潛伏》本質上是一部披著諜戰(zhàn)外衣的情感悲喜劇,雖然很多觀眾將余則成看成職場教練,領悟上司和下屬周旋的戰(zhàn)術。但該劇的精神核心,無關“辦公室政治”,有關“理想信仰”?!稘摲分兴薪巧紴樾叛龆麄儧]有名字,只有代號;他們沒有傳記,只有傳說……是什么讓他們永不止息地投入到一種人生追尋中且無怨無悔?除卻信仰,再無其他。有信仰的《潛伏》的走紅,恰恰反襯出:這是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
而《蝸居》火暴似乎是必然。裹挾在該劇中的官場腐敗、包二奶、地產官商勾結、釘子戶、蟻族、白領房奴等,每一個元素都是當下被人人熱議的的社會現實。當《蝸居》戳中了這個時代的痛點,聚攏起無數股社會情緒時,走紅之勢擋也擋不住。剝離掉層層圍繞在《蝸居》外圍的喧囂,本質上它呈現的還是小人物對幸福感的內在要求。如果再把《蝸居》的價值提升一些,它其實展示了2002年到2009年之間中國的“小歷史”。 (陳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