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氏源出
王姬昌的后代。周武王有弟叔被封于賴,至魯昭公四年為來源有二:
1、出自姬姓,為周文楚靈王所滅,其后以國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
2、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nóng)氏的后裔。相傳炎帝后裔有四支,屬于古羌族的四個(gè)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shí)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shí)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東遷,于商代在河南厲鄉(xiāng)縣建賴國,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時(shí),賴人南遷,后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后裔以國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遷徙分布 編輯本段
賴氏早期聚居在鄢陵一帶,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內(nèi)繁衍發(fā)展,后在潁州郡、河南郡、河內(nèi)郡形成望族。
由于任官、戰(zhàn)亂等原因,潁州賴氏有一支遷于江南,分布于今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州等省的一些地方,還有一支徙居陜西。
廣東蕉嶺縣《賴氏族譜》及興寧《賴氏源流》尊叔穎為賴氏始祖稱賴先為叔穎的14世孫。叔穎22世孫賴深,卜居豐寧(今陜西西鄉(xiāng))。叔穎25世孫賴忠誠,在松陽(今浙江遂昌)安家。
叔穎30世孫賴碩,于南朝宋元嘉末年遷至江西寧都,其第三子賴燦,生七子,分枝湘、閩、贛、蘇等省,形成一些支派:長子賴昭徙居會同(今屬河南)武村,次子賴德徙居福建上杭古田,三子賴明徙居江西宜黃樂安,四子賴慶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龍南、上猶等地,五子賴思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石城、秋溪、建昌、廣昌及福建巖前等地,六子賴永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信豐、瑞金、南康等地,七子賴彥任江蘇揚(yáng)州通判,在當(dāng)?shù)匕布?。賴碩還有一孫叫賴定,因在潭州(今湖南長沙)做官而在當(dāng)?shù)匕布?。賴德的長子賴標(biāo),自上杭古田遷至福建寧華縣石壁村,其11世孫賴朝美徙居福建永定湯湖:另兩個(gè)11世孫賴祖華、賴祖三于明初由寧華石壁遷至程鄉(xiāng)(今廣東梅州市),后又他衍出蕉嶺縣、平遠(yuǎn)縣等支派。
賴氏譜牒還記載:賴氏族人為避楚靈王之害,有改為羅、傅二姓者。川、滇一帶的賴氏多數(shù)人融入阿昌族。清朝乾隆年間,有賴云從自福建漳州渡海至臺中開基,此后,閩、粵賴氏陸續(xù)有人遷往臺灣,有的進(jìn)而移居海外,去新加坡等地謀生。
郡望堂號編輯本段
"秘書堂":唐代賴棐,從小聰明,7歲會寫文章。20歲通九經(jīng)百家之言。乾元中,中了進(jìn)士,拜崇文館校書郎。他不愿干,退居鄉(xiāng)里,人們把他的家叫做"秘書里"。另外還有:"穎川"、"南康"、"河南"、"四川"、"松陽"等堂號。
賴氏名人編輯本段
1.漢朝朝廷戶部主事,交趾郡太守賴先
2.漢朝朝廷金紫銀青光祿大夫賴仙芝
3.漢朝相國賴珠
4.漢朝崇政殿大學(xué)士賴妙通
5.漢晉兩朝國學(xué)侍講賴忠郎
6.蜀漢都尉太常少卿賴忠誠
7.三國時(shí)蜀國太常賴恭
8.晉朝中憲大夫江東太守,大司馬賴遇
9.晉朝相國賴匡
10.晉朝太常寺少卿賴碩
11.隋朝易赤竹坪為虔化縣治賴燦
12.唐朝直殿大將軍賴標(biāo)
13.唐朝管軍元帥賴重貞
14.唐朝世襲直殿大將軍賴小標(biāo)
15.宋朝吏部尚書賴衍恭
16.宋朝國師賴文俊
17.宋朝殿試欽點(diǎn)榜眼賴榮
18.宋朝進(jìn)士吏部尚書賴恭
19.宋朝沿江統(tǒng)制招撫使賴五郎
20.南宋茶販起義領(lǐng)袖賴文政
21.南宋鎮(zhèn)遠(yuǎn)軍節(jié)度使賴紱
22.宋朝招撫大使賴旦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