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丘、邱氏同源,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以地名為氏,是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師呂尚(姜姓,呂氏,名望)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被封于齊,建齊國,都營丘(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舊臨淄),號稱齊太公,俗稱姜太公。其子孫中后有以地為氏的,稱為丘氏。史稱丘氏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時,封其小兒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縣北),至周靈王時,為莒國所滅,其子孫去邑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為氏。此為曾、丘聯(lián)宗之說。
3、出自媯姓,以地為氏。春秋時,陳國(開國君主是胡公滿)有宛丘,邾國(傳為顓頊后裔挾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漢代少數(shù)民族烏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有鮮卑族復姓丘林氏、丘敦氏改為漢字單姓丘氏。又彝、蒙、苗、土等族均有邱氏。
以上這幾支以丘為姓的宗族,后來大多數(shù)都改了邱氏。滿清入關以前,這個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時的“丘”與“邱”通用)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時,才由于避諱孔子的名號,而下令把“丘”一律改為“邱”姓。民國初,一部分恢復為“丘”,近代詩人邱逢甲倡議復丘氏本字,他首先將本人姓名寫作丘逢甲,閩、粵邱氏族人也紛紛響應改邱為丘,但仍有不少邱氏人繼續(xù)沿用邱字。結果現(xiàn)在的邱氏人士隨處可見,而以丘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得姓始祖:丘木。西周初年,姜太公呂尚作為開國功臣,被封于齊,建立齊國,定都營丘。據(jù)傳,太公尊重當?shù)厝嗣竦娘L俗習慣,簡化君臣之禮,又鼓勵百姓利用本地魚鹽資源發(fā)展生產(chǎn),齊國呈現(xiàn)出一派祥和富足之景象,太公受到國人擁戴。后因故將營丘改稱臨淄,太公之子木懷念都城故稱,遂以地為氏,人稱丘木,丘木后人遂沿用丘氏,奉丘木為得姓始祖。因“邱”姓為“丘”姓避諱加邑旁而來,實屬同源,故丘木亦為邱氏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編輯本段
丘、邱二姓同源,故此處所述主要為丘氏播遷內(nèi)容。
丘氏發(fā)源于山東,早期主要向西、向南播遷,故很早河南境內(nèi)便有丘氏名門望族,開基始祖為丘穆,世居河南衛(wèi)輝府封丘縣。
秦漢時期,陜西、浙江、內(nèi)蒙等省均有丘氏。西漢陜西扶風人丘俊,持節(jié)安撫江淮,后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吳興(今屬浙江),后成吳興一帶望族。此期,丘穆一支后人丘言封臨海王,移居山東;丘和居開封府林村;丘茂平遷福建汀州上杭縣。東漢應劭所作《漢書·楚元王傳注》載“邱,姓也?!笨梢姡袷献钸t出現(xiàn)于漢代。
漢以后,偶有丘氏為避孔子圣諱,改姓邱,數(shù)量極少,故歷史上邱氏名人寥寥無幾,五代十國時學者邱光庭為其一。
魏晉南北朝時,河南光州固始丘氏為避戰(zhàn)亂,與林、黃、陳、鄭、詹、何、胡姓(史稱“入閩八族”)一同南下,初居福建莆田,后分支長汀、上杭等地。丘穆一支傳至四十七世丘宏達,于東晉永和年間遷居四川,后人又有遷河南,轉福建汀州寧化等地,遂廣播福建、廣東省境。
另外,此期陜西扶風一帶丘氏族大人眾,遂成為當?shù)孛T望族。唐代有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丘氏有隨行者。宋代,福建有較多丘氏居住。上述入閩八族中丘氏有入粵分支,居廣東饒平、梅縣、龍川各地。
北宋中葉,河南丘休秀一支遷福建莆田,其子丘成實,徙廣東饒平。明代,貴州、云南等地也有丘氏聚居點。丘休秀后人又有遷福建長汀、上杭,轉廣東鎮(zhèn)平等地者。陜西、山東、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有山西大槐樹丘氏移民入居。
清初,入臺者多出閩、粵之地,此二地丘氏又多屬丘休秀派下。又雍正三年,下詔避孔丘名諱,天下丘氏多改姓邱,至此,邱氏始成一大姓氏。
今日邱氏尤以四川、湖南、廣東、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邱氏約占全國漢族邱氏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丘(邱)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七。
歷史名人編輯本段
丘濬:瓊山(今屬海南省)人,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廉介持正,嗜好讀書,熟知典故。著《大學衍義補》等。
丘行恭: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大將軍。勇武善騎射,因功斫石為人馬,立像于昭陵闕前以旌之。
丘處機:登州棲霞(今屬山東?。┤耍澜倘娴辣逼哒嬷?,亦為龍門道創(chuàng)始人。成吉思汗尊其為“神仙”。著作有《大丹直指》、《攝生消息論》、《石番溪集》等。
丘逢甲: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人,近代愛國詩人、政治家。其詩多愛國篇,風格近杜甫、陸游諸家。著有《嶺云海日樓詩鈔》。
丘義先:男,1922年6月生,廣東梅州人。畢業(yè)于梅縣東山中學?,F(xiàn)為中國人才研修中心高級研修員、書法師,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二級書法藝委,梅縣硬筆書法協(xié)會常務理事,梅州市老年書畫家協(xié)會會員。
丘波:(曾用名:丘伯達)男,1941年生,廣東蕉嶺縣人。高級講師。中共黨員。1965年畢業(yè)于華南農(nóng)學院。現(xiàn)為廣東梅州農(nóng)業(yè)學?;ɑ軋@藝學高級講師。中國花卉協(xié)會梅花蠟梅分會常務理事,廣東梅州市梅花卉園藝協(xié)會會長,廣東省植物學會理事,梅州市花卉盆景協(xié)會理事,梅縣蘭花協(xié)會理事,中國農(nóng)學會會員,中國索引學會會員。
郡望堂號編輯本段
1、郡望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洛陽市東北)。相當今河南省黃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qū)及黃河以北原陽縣。此支丘氏,是以丘穆為其開基始祖。
吳興郡:三國吳寶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省吳興南)。相當今浙江省臨安、余杭、德清一線西北,兼有江蘇省宜興縣地。此支丘氏,是以漢丘俊為其開基始祖。
扶風郡:治所在槐里(今陜西省興平東南)。
2、堂號
文莊堂:明朝人邱濬,官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他熟悉當代典故,著《大學衍義補》,內(nèi)容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司法、軍事等方面,博采前人議論,加按語抒發(fā)自己的意見。代表作有《邱文莊集》。
此外,丘氏的主要堂號還有:“河南堂”、“吳興堂”、“扶風堂”、“敦睦堂”、“硯耕堂”、“思敬堂”、“忠實堂”等。
丘氏對聯(lián)編輯本段
讀書千載業(yè);
孝悌一堂春。
——廣東省蕉嶺縣客家圍丘氏宗祠堂聯(lián)
上聯(lián)教導子孫,做學問讀書是千載事業(yè)。下聯(lián)則教育子孫孝敬父母與兄弟和睦,都可全族得到春光。綜觀丘氏客家圍的對聯(lián),中原華夏傳統(tǒng)文化——儒家思想貫穿始終。客家圍從外到內(nèi),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是傳統(tǒng)華夏文明的結晶,更為可貴的是,中原地區(qū)因歷史和社會原因早已失傳或淡化了文化的內(nèi)涵,都可以在現(xiàn)存的客家圍中找到,換句話說,華夏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還活生生地保留在客家圍中。
西枕廬峰,東朝玉筆,山水本多情,耕讀漁樵俱適意;
南騰天馬,北渡仙橋,林泉皆勝境,同藏出處盡隨心。
——佚名撰廣東省蕉嶺縣淡定村丘氏宗祠培遠堂(丘逢甲故居)聯(lián)
蕉嶺縣丘氏客家人長途跋涉,櫛風沐雨,定居閩、粵、贛山區(qū),披荊斬棘,胼手胝足,艱苦創(chuàng)業(yè),他們在克服自然界、社會上的種種艱險的歷史進程中,逐漸錘煉形成客家人特有的性格素質、思維方式和心理狀態(tài)。他們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自得其樂,視窮山惡水為綠水青山。這種健康的情操、樂觀的態(tài)度、積極向上的精神,正是客家精神的一種表現(xiàn)。
捍臺拒日懷逢甲;
抗美援朝痛少云。
——試題丘(邱)氏
上聯(lián)典指近代愛國詩人丘逢甲事典。甲午戰(zhàn)爭后,清廷割棄臺灣,丘逢甲聯(lián)合臺紳馳電抗議,并倡議自救,親率義軍抗擊登臺日軍,失敗后離臺內(nèi)渡。末三字“懷逢甲”雙關,既嵌人名,寄懷念之意;又指身上“披甲上陣”意。下聯(lián)典指當代志愿軍一級英雄邱少云事典。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秋季戰(zhàn)術反擊戰(zhàn)中,擔任潛伏任務,臥火海忍劇痛,視紀律為生命,壯烈犧牲。末三字“痛少云”亦是雙關,既嵌人名,沉痛悼念英雄之意;又寄意痛恨當時天公為什么不開眼?!為什么不烏云密布、傾盆大雨,把烈焰淋熄?!要那樣,我們的戰(zhàn)斗英雄就不會犧牲了。全聯(lián)一丘(先丘——上聯(lián))、一邱(后邱——下聯(lián)),旨在意指丘、邱同源。并排指丘、邱氏的姓氏源流產(chǎn)生時期(先得丘氏,后避圣人諱改邱氏)、上下聯(lián)入聯(lián)者的歷史產(chǎn)生時期(先、后)亦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