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委會“早已審核”
按照農業(yè)部的上述說明,“安全證書的頒發(fā)是依據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評價結果”作出的決定。那么,作為轉基因作物生產安全證書發(fā)放前的最終環(huán)節(jié),安委會的作用不容小視。
但是,安委會的名單卻一直沒有公開。能夠見諸公開身份的,只有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彭于發(fā)、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日方、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楊曉光。而《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就此問題發(fā)函至農業(yè)部,至記者發(fā)稿時,尚未有回復。
“我們請求公布這些專家的名單,以便讓公眾判斷,這些專家與該項目有無利益相關性?!敝袊茖W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高明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消費者有權知道,是誰在自己的主糧問題上做了決定。
環(huán)境保護部南京環(huán)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薛達元,是2002年成立的第一屆安委會成員之一,“58人組成的安委會中,三分之二是轉基因科學家,里面涉及的多人,是正在申請專利和申請通過者,環(huán)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員非常少,只有幾個人?!毖_元說。
由于薛達元一開始就強調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謹慎進行轉基因作物商業(yè)化生產,他最后沒有再被邀請參加會議。“中國有100多個轉基因專家,如果發(fā)出的都是一個聲音,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總需要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毖_元說。
據農業(yè)部網站資料顯示,第一屆安委會是在原農業(yè)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員會的基礎上成立的,農業(yè)部副部長張寶文擔任主任。第一屆安委會由58名專家組成,涉及農業(yè)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生產、加工、檢驗檢疫、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貿易等多個領域,負責安全評價評審、技術咨詢及技術指導工作。安委會任期3年。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在采訪中,共找到4位本屆安委會專家,但大多都不愿意表態(tài),“不想站到風口浪尖上”。
只有一位要求不具名的安委會專家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第一屆安委會成立于2002年?!俺蓡T是58人,其中,生物技術專家占近70%,占絕對多數(shù)。”
該人士介紹,在第一屆安委會尚在運行時,跨國農業(yè)生物技術公司美國孟山都公司、德國拜耳集團、瑞士先正達公司、美國杜邦公司等外國公司也提交了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進口安全證書申請18份。“經過兩年的安全試驗和檢測,農業(yè)部發(fā)放了17個品種的進口安全證書。”
該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其實,2005年是轉基因大米和玉米獲得安全證書的十字路口,本來第一屆就已經準備批準了。但是,“一些轉基因專家對安全證書的批準過于樂觀,先搶跑了?!?/p>
“搶跑”是指,2004年、2005年在湖北發(fā)生的非法種植轉基因水稻事件。此事發(fā)生后,農業(yè)部在轉基因水稻商業(yè)化種植的審批上更加謹慎。2005年6月,第二屆安委會成立,成員有74名,增加了食用安全、環(huán)境安全、技術經濟、農業(yè)推廣和相關法規(guī)管理方面的專家?!捌渲?,衛(wèi)生與食品安全方面的專家8名,占10.8%;宏觀政策、經濟貿易與科技管理領域專家5名,占6.8%;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疫、檢測、標準化方面專家8名,占10.8%,而生物技術方面的專家大大減少,只有10名,占13.5%?!庇捎诎参瘯M成人員更加多元和平衡,在此后兩年的安委會例會上,反對聲音越來越多,遂擱置了轉基因水稻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申請?!懊磕杲M織兩次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審,多個項目申報者中約有33%的申報單位和個人未能獲批準。”
“申報轉基因水稻商業(yè)化生產的單位,并沒有能夠及時滿足安全評估所需要的必要條件,這也是客觀上導致轉基因水稻一直沒有獲批安全證書的重要原因?!毖_元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認為,就是否成熟而言,目前也才是基本上完成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評估,其實這種風險評估再做幾年也不見得就很充分?!坝捎谑玛P人體健康,實際上可能需要更多時間的評估?!?/p>
2009年12月,第三屆安委會悄然完成了改組?!叭サ袅说诙贸蓡T中的14個人,變成60人,剛一換屆,就批準了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的轉植酸酶基因玉米品種,和華中農業(yè)大學的兩個轉抗蟲基因水稻品種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鄙鲜霭参瘯<艺f。
“有的主管部門的官員本身也是專家,在委員中也占一席之地?!鼻迦A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教授吳彤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對記者說,“他們的發(fā)言容易具有導向性。”他認為,政府應該是中立的協(xié)調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