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均、張垍,唐玄宗、肅宗時人。其父張說為開元年間著名宰相,是唐玄宗最信賴的大臣之一,“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學之任凡三十年”。張均、張垍是張說的長子和次子,雖然能力上與其父略有仿佛,但政治眼光則根本無法相比,在關(guān)鍵問題上更是見利忘義,是非不分。
張均在開元、天寶年間,曾任戶部侍郎、兵部侍郎、刑部尚書、大理卿等官職。張均善作文,有能力,有一年考核竟被考為“上下”,這在當時是一種很高的評價。也正是因此,張均一直認為自己應(yīng)該位居宰相,而現(xiàn)實則是他總是在侍郎、尚書、大理卿等“省部級”位置上徘徊,這令他非常郁悶,后來安史之亂爆發(fā),他竟因為自己對朝廷的不滿而投靠安祿山。安史之亂平定后,張均被判死刑,后來唐肅宗看在張說的面子上,才又將之改判流刑。
張垍娶了唐玄宗的女兒寧親公主,備受玄宗寵眷。據(jù)說有一次玄宗來到張垍內(nèi)宅,問道:“(陳)希烈累辭機務(wù),朕擇其代者,孰可?”張垍聽到玄宗的問話非常吃驚,還沒來得及回答就聽玄宗又說:“無逾吾愛婿矣?!北M管玄宗非常賞識張垍這個女婿,但由于種種原因,卻始終未能讓其高就相位,這令張垍大為不滿,于是安史之亂發(fā)生后,他也與其兄長一樣,投靠安祿山。
對張均、張垍兄弟的叛國投敵,在當時是出乎許多人的意料的。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唐玄宗倉皇出逃。當逃到咸陽時,玄宗問宦官高力士:“昨日倉皇離京,朝官不知所詣,今日誰當至者?”高力士回答說:“張垍兄弟世受國恩,又連戚屬,必當先至?!比欢?,事實卻是兄弟兩人均叛國投敵!
是什么讓貴族后代們“分道揚鑣”
以上我們描述了唐代貴族后代的兩種不同結(jié)局,這自然并不代表著貴族后代的全部,但由此我們也可對這個群體管窺一斑。從我們上面的描述來看,唐代的貴族后代并不都是將門虎子,老子英雄兒好漢;也不都是虎父犬子,老子英雄兒混蛋,他們中有卓犖不凡之士,也有猥瑣平庸、為非作歹之徒。為什么同樣生在崇尚詩書禮樂的貴族之家,日日錦衣玉食,最后走上的卻是兩種不同的道路?之所以如此,我覺得首先與家庭環(huán)境、社會影響、政治因素等有關(guān)系。
如果房遺愛沒有高陽公主的同惡相濟,如果張均、張垍兄弟能夠適時得到朝廷的重用,如果宋璟之子在初犯法時就得到及時的糾正和制止,也許他們就不會在違法亂紀的道路上走得太遠,說不定還會取得驕人的成績。個人自身的因素也不能忽視,因為人畢竟不完全是受制于環(huán)境的動物,是有自由意志的,憑著自由意志,我們可以選擇作為還是不作為,行善還是作惡。如果父輩的政治地位只成為自己花天酒地、放縱自己的保障,那么欲望的過分膨脹遲早有一天會將自己推向毀滅。
李德裕是富有作為的優(yōu)秀將領(lǐng),成長于同樣家庭環(huán)境之中的宋璟之子們就和他相去天壤,雖然后者也一度官至高位,但其所最擅長的則是“沉湎酒色,恣為豪侈”,以致最后遭到貶黜,這不能不說是他們自己釀造的苦酒。而如果能把父輩的政治地位當作自己報效國家、造福軍民的起點,那么在長期的不懈努力之后,一定會取得亮眼的政績,甚至青史留名,李德裕也許就是不錯的例證。(作者為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