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舟七號”航天員乘組24日下午在酒泉衛(wèi)星中心與媒體見面。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從左至右)組成飛行乘組執(zhí)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wù)。(圖據(j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wǎng))
相同的年齡,相似的體重,相近的身高……9月24日17時30分,當3名航天員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問天閣”亮相時,不少記者竊竊私語:“像,真像哥仨兒!”
其實,何止身形接近,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3人在成長背景、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上都有諸多相似之處。
解密一:都是農(nóng)家娃
如果說苦難是所大學,那么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手中持有同樣的“畢業(yè)證書”。
翟志剛和劉伯明的老家在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景海鵬的老家在山西運城。
3人均來自農(nóng)村,小時候家里都很困難,甚至連讀書的機會都是自己和家人拼盡全力才保住的。
翟志剛上學時,母親為了供家里幾個孩子讀書,在老家龍江縣劇院門口賣瓜子掙錢。一茶缸瓜子才賣1毛錢,母親起早貪黑,風里來雨里去,帶回家的是一沓沓皺巴巴的毛票,這就是翟志剛和哥哥姐姐們的學費。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翟志剛,雖然是家中“老小”,但懂事非常早。他從小就會各種農(nóng)活,鏟草鋤地都是一把好手,而且還很會炒瓜子。據(jù)大哥翟志強介紹,翟志剛炒的瓜子“不糊,很香”。
劉伯明的上學之路也充滿艱辛。他讀高中時,家里要同時供5個孩子讀書,以種地為生的父親深感乏力。懂事的劉伯明為了給家里節(jié)省一筆住宿費,選擇跑校,每天騎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上學,往返20公里,風雪無阻,從不遲到。
劉伯明高三時的班主任張福林說,那時的劉伯明幾乎沒有新衣服,帶的午飯也是玉米面大餅子,外加一些咸菜。
景海鵬讀高中時差點輟學。父親靠綁掃帚賺點微薄的收入,已經(jīng)沒有能力同時供3個孩子一起上學,于是決定讓大兒子景海鵬退學。
得知這個消息,景海鵬一頭悶在屋里,3天不吃飯。父母都落了淚,終于咬牙決定讓他再讀一年。
景海鵬對這個失而復得的讀書機會非常珍惜,每天最早進教室的是他,最晚出教室的還是他,好幾個星期都不回家,一心撲在學習上,最后終于考上飛行員。
家庭的苦難,造就了他們堅韌的品質(zhì)。后來成為航天員后,盡管訓練是那么地艱苦,他們卻連眉頭都不曾皺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