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活魚”當在水中看
“無法融入市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像離開水的魚,存活不會長久?!闭勂鹫诨I備中的“梅花拳文理武功傳承保護廣宗論壇”,廣宗縣政協主席李云豪發(fā)出了以上感慨。
他說,舉辦此“論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廣邀各地梅花拳愛好者和研究者,特別是基層傳承人,在不改變梅花拳自然衍變的生長過程、不影響其未來發(fā)展方向的前提下,共尋古老的梅花拳技與現代市場經濟的最佳契合點。
也難怪李云豪心焦。廣宗縣還有三項珍貴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即太平道樂、柳編技藝和手工木鏇技藝,這三項的傳承保護都比梅花拳要好。
因為當地一直都保留著在白事中演奏太平道樂的傳統(tǒng),且會支付給演奏者相當豐厚的報酬,而其它兩項的產品都是農用產品,也可產生經濟效益。獨獨梅花拳,因未找到市場經濟的“入水點”而面臨傳承困境。
廣宗是國家級貧困縣,此次評選出的代表性傳承人李玉琢,家境就十分貧寒。為了傳拳,60歲的他甚至沒讓兒子外出打工,全家就靠幾畝棉田吃飯,收入本來就少,還要經常為組織一些“亮拳”的活動而貼錢。
去年的武漢梅花節(jié),組委會邀請李玉琢等30多人組成梅花拳隊赴武漢進行為期10天的表演,事前講定每人每天50元補貼,村民報名很踴躍。去年夏天,河北電視臺請梅花拳隊去助興表演,沒說給補貼,除了李玉琢和其家人,大部分人都稱有“客觀原因”去不了,但當縣政協從一企業(yè)爭取來了一筆贊助費,解決了“補貼”問題后,“客觀原因”都消失了。
“其實不是人們鉆到了錢眼里,只是他們確實需要錢,耽誤不起工夫?!崩钤坪缊孕?,如果“入水點”找對了,必能增強鄉(xiāng)民習練的積極性,“活態(tài)傳承保護”也就實現了。
他覺得最理想的途徑,是組織一支有償表演隊,同時開發(fā)文化旅游,最好再有個熱愛梅花拳的企業(yè)老板,肯在企業(yè)中招錄一批梅花拳弟子,平時上班,業(yè)余時間練拳,既解決了他們的生計問題,又可營造出一個梅花拳傳承的小氣候。
“要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必須發(fā)展相關產業(yè),這樣傳承人的生活才能得到改善,人們才可以看到更多更好的民間藝術作品。”衡水內畫傳承人王習三自豪地說。
如今,冀派內畫藝術已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年銷售額超過5億元的內畫產業(yè),王習三還投資300萬元,創(chuàng)辦了全國惟一一所具有國家學歷的內畫中等專業(yè)學校,已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2000多人。
令人欣慰的是,許多地方的政府相關部門,也都在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條“活魚”積極創(chuàng)造著適宜的生存和發(fā)展環(huán)境:
集挖掘整理、搶救保護、藝術品展示、培養(yǎng)年輕剪紙藝人隊伍等功能于一體的豐寧滿族自治縣剪紙傳承基地已經對外開放;
沙河成立了“宋璟碑藤牌陣大唐梅園保護開發(fā)管理委員會”,專門負責藤牌陣的傳承地十里鋪村的合理保護和開發(fā);
“故事村”也初步規(guī)劃了“農家樂+耿氏宗祠+民俗表演+民間故事”的發(fā)展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