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就在網上閱讀?中國古代有一個備受推崇的“三上”讀書法,據(jù)說是蘇東坡的方法,在馬上、枕上、廁上也不放過閱讀。時代在發(fā)展,我們是不是應該加入一個“網上”?網絡閱讀會不會真的取代傳統(tǒng)閱讀,我們無從預測。但可以期盼,縱使不再青燈黃卷,網絡依然不掩書香。如今很多中國古籍都在網上有了供下載的電子版。這兩年還出現(xiàn)了不少舊書網,給書蟲們提供一個網上淘舊書并且以書會友的平臺。
圖書館里更該讀書。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的調查顯示,只有23.4%的人會選擇去圖書館看書,30.9%的人從來不去圖書館。據(jù)文化部2004年公布的數(shù)據(jù),中國平均45.9萬人才擁有一所公共圖書館。并且主要分布在大城市、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城市和普通居民很難便利地使用圖書館。圖書館一向被稱為“推動全民閱讀的根據(jù)地”,如何建設公共圖書館,直接關系到一個城市的閱讀空間的打造。
家庭也該讀書。天津教育科學研究院在2007年的調查發(fā)現(xiàn),青少年也存在無書可讀的問題。超過三成學生擁有的圖書數(shù)量少于10本,六成學生的個人藏書量不到20本;40%的家庭藏書量不到20本。中國有“耕讀傳家”的傳統(tǒng),如能把購書經費列入家庭開支,建立家庭必備的基本藏書,幾代積累下來的家庭藏書就將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所謂“書香之家”也就是這么來的。更重要的,是能給家庭成員營造一個閱讀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一家人靜靜地聚在一起,在院子里邊曬太陽邊讀書,并非只能出現(xiàn)在電影和回憶錄中。
還可以在地鐵里讀書。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在去年7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乘地鐵時,“聽音樂”是首選(65.4%),其次就是閱讀報紙雜志書籍,60.3%的人選擇此項。溫家寶總理曾在今年2月28日回答網友提問時說:“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讀書。我愿意看到人們在坐地鐵的時候能夠手里拿上一本書,因為我一直認為,知識不僅給人力量,還給人安全,給人幸福。多讀書吧,這就是我的希望。”
有評論指出,比之“鑿壁偷光”的匡衡、“囊螢照讀”的車胤,地鐵中的閱讀者應該是進入現(xiàn)代社會的中華民族的新形象。
當然,還有人說,現(xiàn)在市面上的暢銷書那么多,書籍出版質量又在下降,想找到有價值的書確實有點難度。如果實在無法判斷或者懶得選,那就照著文章開頭列出的書單,一路讀下去吧。 (黃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