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地區(qū)天穿節(jié)的“補天穿”習俗同樣源遠流長,清代各客家地區(qū)方志中也多有記載。
清光緒元年《瑞金縣志》載:“(元夕)后五日,名天穿節(jié),婦女作米糕、糖食祀天,曰‘補天穿’?!?/p>
清光緒十六年《花縣志》載:“(正月)十九日,仙姬大會,俗訛為‘天機籟敗’。各懸蒜于門,謂之辟邪惡;烙糯粉為大圓塊,加針線其上,謂之‘補天穿’?!?/p>
清同治十年《增城縣志》載:“(正月)十九、二十兩日名‘天機籟敗’,掛蒜以辟惡,又作馎饦禱神,曰‘補天穿’?!?/p>
清同治十三年《韶州府志》載:“(正月)十九日,掛蒜于門,以辟惡?!?/p>
民國二十五年《龍門縣志》載:“(正月)十九日,插桃枝、大蒜于戶,以辟惡。”
由上可知,清代客家補天穿習俗主要有兩大活動,其一,“掛蒜于門”以驅除邪惡之氣;其二,“作米糕、糖食祀天”,除了祭祀女媧娘娘,還祭拜天公。但宋代天穿節(jié)的節(jié)俗內容則以“摸石”、“度橋”等形式呈現,如《全宋詞》卷九十二葛勝仲《驀山溪·天穿節(jié)和朱刑掾二首》云:“望云門外。油壁如流水??障镏鹬灬?,步春風、香河七里。冶容炫服,摸石道宜男,穿翠靄,度飛橋,影在清漪里?!痹娙斯世锛盀楣僦鼐诮系貐^(qū),詩中所言風俗主要是江浙地區(qū)天穿節(jié)的寫照?!懊钡谋驹词翘齑┕?jié)民眾到河里尋找補天的“煉石”,再手持石頭從橋上走過,象征女媧補天的動作。但卻在宋代開始演變成為“摸石道”,且民俗寓意也不再是“補天”,而是“宜男”。宋代長期與遼、西夏分割,與金、元對峙,邊關地區(qū)常年征戰(zhàn)不斷,因此整個社會由上到下,對男丁的需求愿望都特別強烈,由“補天漏”到“宜男添丁”便自然過渡、演變。
而同時,社會生活相對安定的江西不但經濟得到空前的發(fā)展,文化上也以特別自信的姿態(tài)出現,從精神信仰到歲時民俗,各方面均及其頑強地保留著漢文化的本來面貌。李覯詩“只有人間閑婦女,一枚煎餅補天穿”,其“煎餅補天穿”正是唐代天穿節(jié)習俗的直接繼承。
現代客家的天穿節(jié)民俗內容已更加豐富,且不同客家地區(qū)隨著與當地畬、瑤、壯等各族先民的不斷融合,又形成了各自的節(jié)日特色。
作為正月半元宵節(jié)之后的第一個節(jié)日,正值“雨水”節(jié)氣前后,春耕還不是太繁忙,因此“天穿日”就等同客家人的休息日??图遗f俗,天穿節(jié)各行各業(yè)都要停止工作一天。因為是日“天穿地漏”,一切勞作也是白作。故俗諺云:“天穿無嬲苦到死”、“天穿無嬲做到死”。天穿日,“上廣東”、“過汀州”、“過番”外出務工的客家人,必然不擇此日出行??图颐耖g認為天穿日那天天穿洞了,不管你做什么都不會賺錢,就是賺了錢也會從“天洞”漏掉。
正如增城地區(qū)“仙姬大會”久而久之被訛作“天機籟敗”一樣,部分客家地區(qū)也將“天穿日”訛作“田穿日”。該日,人們要吃糯米做的食物,以兆示田埂、壩頭更加牢固,不穿底、不穿洞,以保農田作物不受洪荒災害?!疤锎┤铡币徽f主要流傳于粵東揭西、揭陽一帶。
各地客家均有天穿日制作糯米食品之俗,贛南瑞金客家天穿日所作“米糕”應該就是糯米餅,俗稱“麻糍”。“馎饦”原本是一種宋代廣為流行的蕎麥面餅,往往捻成兩頭翹、中間凹的柳葉舟形狀,和高湯或羊湯煮熟,現只流行于山西、陜西??图业貐^(qū)均不出產蕎麥,增城客家天穿日“又作馎饦禱神”,其“馎饦”主料乃糯米粉,而不是蕎麥粉,制作工藝也不是用湯煮,而是用油炸。
與廣東饒平縣毗鄰的福建詔安縣秀篆鎮(zhèn)客家,正月二十“天穿節(jié)”訛稱“天川節(jié)”。當地俗語曰:“十五做事,天川嬲”,意思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也可以干活,但是正月二十“天穿日”卻大家都不下地干活,更不能擔尿桶。如果誰不按規(guī)矩擔尿桶了,那就意味著犯了“天條”。秀篆客家在天穿日家家戶戶要吃素菜飯,節(jié)日氣氛堪與元宵隆重。秀篆北坑村客家年年“天川節(jié)”都要宴請安樂宮的“黃爺”,擺桌子(行大禮)。由每個房頭輪流做東,分中席東席、西席,每席排上幾十張八仙桌,擺滿精美的貢品:有用面捏的龜、魚、蝦等海鮮造型;有用稻草作菌基的香菇、木耳;紅棗干貼面的十二生肖;用碟盤擺成的文字;用甜米糕堆成的塔、廟、橋梁等神佛建筑;還有豬、羊、雞、鵝、鴨等大小三牲以及各種農副產品、工藝產品等。其中中席最精美、最奢侈,最令人嘆為觀止的當是禮畢鳴炮了。每年“天川”都要燃放掉數十萬價值的鞭炮,幾米長一串的鞭炮相連接成數千米,通常都要響個三四小時。更夸張的就是“炮竹王”,直徑一米多,六個人都難以抬動。司儀官令他們當抬到半山腰把“炮竹王”半埋在地上,只要司儀官一聲令下,“砰!”的一聲巨響,地震山搖!到了中午,各家戶都要宴請親朋好友及來賓,臨走時主人還會叫你帶上特色的甜米糕、豬肉等。
還有其他村落則要舉行“許愿”、“游香”等活動。邀請的神明有河口塔觀音佛母、開元院五顯大帝、頂福宮宮黃老爺(代天巡狩的獵神)、德福宮七圣夫人與保生大帝、步高樓關帝圣君等眾神?!坝蜗恪睍r,家家戶戶都在門口燒香鳴炮,迎接眾神春游。是日,秀篆一帶客家山村到處鑼鼓喧天,有演潮劇的,有請木偶戲、布袋戲的,有舞麒麟的,還有現代氣息濃郁的露天電影.....到夜晚,煙花絢麗,天空璀璨,鼓樂聲聲,一派吉祥、和美景象。
惠州客家補天穿的民俗活動主要有三,其一,掛門蒜;其二,熬茶、燒香;其三,用“樹鋪粄”祀天奉神,然后家人共享,四鄰互贈。惠州坊間有民諺云:“補天穿,補地裂,補是非,補口舌?!庇衷疲骸罢露畳扉T蒜,早食早透(歇)早閂門,無好畀盲婆摸室團(屁股)?!?樹鋪粄做法不復雜,一般人家都能自制,用惠州話說,就是打粄頭,它近乎北方之烙薄餅,但所用為糯米粉(也有兌少量粘米粉)而非面粉?;{頭在鍋上盡量攤薄后,平放案上,在上面鋪上備好的熟餡(餡料分甜咸兩類,甜餡以炒熟的花生芝麻搗碎再加白糖拌均做成;咸的則用蔥蒜、蝦頭、甜腐竹等起鍋爆香再倒入羅卜絲煮熟做成),卷成緊實的條狀,以刀寸斷,即可上碟取用。“樹鋪粄”以薄餅卷餡而成,形似于卷帶的樹鋪,故而得名,在惠州坊間還有人干脆就把“樹鋪粄”叫作“樹鋪卷”。漢揚雄《方言》有謂:“床……其杠,北燕朝鮮謂之樹?!睍x人郭璞注道:“中國亦呼杠為挑床。”民國《博羅縣志·方言》則據此解釋說:“樹即床也,即床上鋪設之臥具也,簡言之,故曰樹鋪?!?/p>
與增城客家為鄰的增城正果鎮(zhèn)畬族村民,將正月二十“天穿日”稱之為“禁日”,畬族補天穿的方法是,煎水將糍粑浸透,然后把大門的縫隙粘實,寓意“封住門神公的嘴巴”,進而象征女媧補天。在“禁日”,禁用刀斧,否則會惹來大風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