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陽春三月,客家人都興做艾葉米果,用來敬謝觀音菩薩和招待客人。至時,家家戶戶邀請親朋匯集一起吃艾米果,有的親朋不請自來,尤其是城里人更是樂此不疲,浩浩蕩蕩,車水馬龍,一為踏青賞景,二為品嘗鄉(xiāng)下特有的艾葉米果。這一風俗起源于何朝何代,已無法考證。但這一帶都流傳著這樣一個美好的傳說——
很久以前的一個春初,東海一孽龍以到南海為龍王爺掃祭掛紙為名,瞞過龍王,騙過蝦兵蟹將的把守,逃出水晶宮。其作惡多端,時而騰云駕霧于山區(qū),時而興風作浪在平原,所到之處,狂風吹倒房屋、拔起樹木,暴雨淋壞莊稼、流失土地,惡浪打翻船只、沖塌河岸,有時孽龍還吞食人畜,給黎民百姓帶來深重災害,造成十苦九難。百姓們真是苦不堪言,怨聲載道,怒氣沖天,但又無計可施,只得眼睜睜的欲哭無淚。
二月十九這天,觀音菩薩云游出行到江南一帶,眼見孽龍無法無天,可孽龍又不在觀音的管轄之內(nèi),對它無可奈何,降服不了。但是菩薩也深知龍的致命弱點,懼怕人多勢眾和聲響煙熏,尤其忌憚艾葉的氣味,龍一聞到艾葉味便逃之夭夭,像蛇見雄黃。
于是,觀音便化作一慈眉善眼的老婦人下凡,告訴百姓們?nèi)绱诉@般,用以制服孽龍。勤勞聰明的百姓,說干就干,趕緊用艾葉做成米果,讓親朋好友都來吃。吃過艾米果的人,散發(fā)出一股治龍的氣味。為使氣味更濃,各家還裝上一盤盤艾葉米果放在屏風前的案上,或者掛在高處,讓艾氣味徐徐散發(fā),蒸蒸向上。另外還點上香燭,燃放爆竹,加上路上人來車往,整個人間熱鬧非凡,簡直沸騰起來了。孽龍哪見過這場面,早嚇得魂飛魄散,又被艾葉味熏得昏頭轉(zhuǎn)向,半死不活,孽龍只得乖乖縮回海里。從此再也不敢輕舉妄動,即使出海也是和風細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