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個原因則是供求失衡
2007年和2008年大蒜價格的連續(xù)低迷,極大地打擊了蒜農種蒜的意愿,導致2009年大蒜種植面積比2008年減少30%左右;單位產量減少7%以上。金鄉(xiāng)縣委宣傳部有關人士告訴《華夏時報》,金鄉(xiāng)今年大蒜總產量為45.93萬噸,比去年總產量減少6.71萬噸,減幅為12.7%。
在國家發(fā)改委價格監(jiān)測中心高級經濟師劉滿平看來,流動性過剩、投資渠道狹窄,金融理財產品吸引力不足,藝術品投資門檻太高,使得尋求高利潤的游資只能抓住一些突發(fā)事件、極端氣候,對大蒜、綠豆等農產品進行炒作牟利。
劉滿平透露,今年以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地的多家大型大宗商品農產品中遠期交易市場均涌入了一定數量的多頭資金,并且堅決做多。國內資本如此,國外資本也盡然。據統(tǒng)計,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上,今年以來金屬市場的資金流出了10%,而農產品市場的資金量增長了15%。
百萬罰單非“對癥下藥”?
“市場與國家發(fā)改委開了個玩笑。”在一位不愿具名的經濟學界人士看來,國家調控農產品價格的當下,蒜價的上漲頗值得玩味。
針對農產品此起彼伏的非正常漲價,國家發(fā)改委、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等多部委5月底展開專項整治,大蒜、綠豆等農產品價格逐漸恢復平穩(wěn)。
7月1日國家發(fā)改委開出最高100萬的4筆哄抬農產品罰單后,7月13日,發(fā)改委又公布了《關于市場價格異常波動時期價格違法行為處罰的特別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針對捏造、散布漲價信息、惡意囤積、哄抬價格、牟取暴利等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擬處罰最高200萬元的罰款。這無疑是發(fā)改委對農產品價格調控的又一次重拳出擊。
幾乎與國家發(fā)改委、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三部委重拳打擊串通漲價、哄抬綠豆價格的百余家經銷商的同時,大蒜價格卻再度演繹瘋狂。
上漲的不僅僅是大蒜。據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tǒng)監(jiān)測,6月18日以來,國內大蒜價格又現漲勢。截至7月15日,全國大蒜價格累計漲幅已超過7%。從省區(qū)市情況來看,九成左右省區(qū)市的大蒜價格出現上漲,其中寧夏、河北、陜西、天津的漲幅居前,分別為27.4%、27.3%、26.0%、 22.5%;甘肅、安徽、河南、山東、北京的漲幅在15.9%-19.0%之間;其余價格上漲省區(qū)市的漲幅均在10%以內。
在李強看來,用行政的手段去打擊一些炒作農產品價格的投機者,見效比較快,卻很難說是“對癥下藥”。國內大蒜加工業(yè)龍頭企業(yè)山東一品農產品集團執(zhí)行總裁曹夢輝建議,防范農產品價格短期內不合理上升,首先,要穩(wěn)定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政策調控的著力點要放在調動和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增加供給上,防止打壓農產品價格的合理上升;其次,在農民和市場之間建立一個有效的中介組織,幫助農民走出價格波動的困境;最后,由于市場信息掌握在經銷商手上,還要謹防一部分人在市場敏感期通過制造概念,渲染漲價氛圍。(編自華夏時報作者: 鄭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