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政府對民間投資的政策關注度顯著提高。鼓勵民間投資,正在從口號變成行動。
3月24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的若干意見》,確定了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fā)展的政策措施。一是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二是推動民營企業(yè)加強自主創(chuàng)新和轉型升級;三是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yè)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yè)改制重組,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yè)通過聯(lián)合重組等方式進一步壯大實力;四是建立健全民間投資服務體系,加強服務和指導,為民間投資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
5月13日,國務院公布《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被稱為“新非公經濟36條”?!兑庖姟诽岬綄⑦M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允許民間資本興辦金融機構,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yè)和基礎設施領域,支持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建設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政策性住房領域。在投資渠道上,“新36條”實施辦法的出臺將極大地擴展我國民營經濟的投資領域。
7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fā)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進一步明確了相關部門和地方的主要工作任務,并要求研究提出具體實施辦法。
2009年投資的反彈和當前的回落,顯然是國有及國有控股單位投資變動的結果。從我國投資構成比重看,政府主導投資占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從2003年底的66%下降到了當前(2010年6月)的41%。政府影響性投資的退出,顯示了我國經濟運行中市場化程度的提高。2009年政府投資比重提高,只是非常時期的短暫現(xiàn)象,并不會形成政府投資比重上升的反轉趨勢。依靠極度寬松的貨幣環(huán)境和高額投資計劃帶來的經濟反彈,除了在總量上能取得一定擴張速度外,產業(yè)升級和淘汰落后產能的結構調整重任卻在相反方向上更進了一步。去年,我國宏觀經濟體系在4萬億投資計劃的刺激下,地方融資平臺負債激增、流動性泛濫下的房地產泡沫化和銀行隱形不良貸款率潛在威脅增加等一系列問題。
顯然,中國投資型經濟的特征在可見的未來還不會改變,尤其是在經濟復蘇階段,投資更是充當經濟發(fā)展的第一重任。在當前的財政和經濟形勢下,由政府更多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的措施來看,未來投資發(fā)展態(tài)勢如何,主要看民間投資能否跟上,而民間投資發(fā)力,將助推經濟增長持續(xù)和結構調整。
國務院這次明確了“新36條”的實施辦法與分工,可以看成是我國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yè)轉型中的重要一環(huán)。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一方面大量的民營過剩資本因找不到更好的投資渠道而涌向房地產和大宗商品等投機市場,另一方面政府主導的大規(guī)?;A設施建設因地方融資平臺風險的暴露而面臨著巨大的融資困境。因此,政府在清理地方融資平臺、擠壓房地產泡沫和保持我國經濟持續(xù)復蘇動力的巨大壓力下,迫切需要引導民營資本流向原來由政府主導投資的相關領域。而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升級產業(yè)結構的長期戰(zhàn)略考慮,也需要引導民營資本參與我國經濟未來的發(fā)展,進一步發(fā)揮市場在我國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提高我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和運行效率。
原來民間資本熱衷于炒房、投機,推動資產和大宗商品泡沫的投機行為,被認為是中國民間投資機會缺失的結果。隨著未來投資渠道的擴大,實體經濟吸引力會重新增強,會有更多資金回流到實體領域,經濟發(fā)展基礎會更健康。隨著民間投資活躍而來的經濟內在活力增強,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將進一步增強,中國經濟將進一步脫離“二次探底”軌道。
從歷史上看,促進民營經濟的發(fā)展,一直是我國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推動力,與5年前公布的“36條”(國務院在2005年8月12日印發(fā)的《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的若干意見》)相比較,“新36條”要求向民營資本開放的領域有了更加具體的變化,開放的措施也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從長期來看,隨著一系列有利于我國民營經濟發(fā)展的相關配套制度建設的完善,我國的政府職能和宏觀調控的方式將發(fā)生轉變,我國民間投資在政策激勵下很可能很快會有大的進展。雖然未來一兩年經濟增速會因結構調整而有所回落,但中國經濟增長將因此大大增強持續(xù)性。而隨著各部委促進民間投資細化規(guī)則的密集出臺,年內市場有望走出一波長升勢。筆者希望市場各方積極關注民間投資重點領域給資本市場帶來的投資機會,對泡沫仍然過高的房地產領域仍然需要謹慎。 (作者系上海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 胡月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