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沙
“按照近20年的退化速度,不用10年,甘南州草地乃至青藏高原東部將成為中國第四大沙塵源?!币恢敝铝τ跐竦乇Wo研究的蘭州大學教授杜國禎曾發(fā)出警示。
“風力大、草地不斷退化,且大風持續(xù)的時間、強度與植物枯黃季節(jié)剛好同步,甘南風蝕與沙塵危害因而不斷加重?!倍艊澱f。
根據他的研究,以每年70天的8級大風進行推算,當植被覆蓋度為60%時,從甘南草地吹向東部或東南部的沙土量就達3.735億立方米。而以最近20年的退化速度,不用10年,甘南植被的平均覆蓋度將降至50%以下,那時每年刮起的沙土量將達到4.669億立方米。
當地氣象資料顯示,瑪曲平均每年8級以上(風速17米/秒)的大風天氣累計達77天,最多時達121天,多為西北風。而專家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風速達6米/秒即可揚起沙塵。
這很好地解釋了瑪曲黃河沿岸已出現的長達220公里的沙丘帶的形成原因。黃河沿岸豐富的沙源為沙丘肆虐提供了條件。
沙丘正在悄悄向草場深處延伸,目前整個瑪曲縣沙化草地面積已達69.5萬畝,沙化面積仍以每年3000多畝的速度遞增。
整個瑪曲生態(tài)系統(tǒng)“腎臟”功能的紊亂與衰竭,引發(fā)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原先的生態(tài)秩序被打破——河岸塌方與水土流失嚴重,每年向黃河輸送泥沙50多萬噸,致使河床逐年抬高,促使黃河頻繁改道。原先的河床、河沙裸露在外,加劇了土地沙化進程。
而另一方面,有關專家告訴記者,中華鼢鼠、高原鼠兔、草原毛蟲等這些鼠蟲害大肆泛濫的地方,逐步演變成了沙化區(qū)。目前,鼠蟲危害已侵襲了整個瑪曲縣可利用草場面積的31%,面積達386萬畝。
“草原上鼠患的頻發(fā),與草場退化有直接關系。”瑪曲縣環(huán)保局黨組書記、副局長武國真說。
他介紹,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由于人為捕殺,黃鼠狼、狐貍、老鷹的數量減少了,進而整個生態(tài)食物鏈被打破,加上過度放牧,草原生態(tài)不斷惡化。
除此之外,泥炭地開發(fā)、礦山開采、公路及城鎮(zhèn)化建設也對瑪曲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破壞。
“黃河中下游斷流,與瑪曲濕地水源涵養(yǎng)功能降低直接相關?!倍艊澱f,“甘南濕地是保護黃河中下游生態(tài)安全的綠色屏障。一旦這個屏障被破壞了,劉家峽水庫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否則,整個蘭州將變成"海灘"?!?/p>
自1992年開始,杜國禎每年夏天都要赴瑪曲作科學考察。他見證了瑪曲濕地萎縮的進程,因此憂心忡忡。
保護與拯救迫在眉睫?,斍h畜牧獸醫(yī)林業(yè)局副局長羅白介紹說,雖然當地在濕地保護與恢復工作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但苦于沒有資金支持,難以為繼。
“死循環(huán)”
采訪中,許多濕地保護專家和瑪曲縣當地官員都將瑪曲濕地退化的重要原因,歸結為“過度放牧”。有數據顯示,目前甘南草地承載的家畜數量是上世紀80年代的兩倍。
瑪曲很難擺脫一個怪圈。草、畜、人三者的關系,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 “死循環(huán)”:大力發(fā)展畜牧業(yè)、提高農牧民收入——草場承載量不斷加重——草場退化、牲畜減少、農牧民再度返貧。
瑪曲縣環(huán)保局提供的數據顯示,這種矛盾仍在發(fā)展。整個瑪曲縣牧草產量從1981年的5860公斤/公頃下降至2004年的4000公斤/公頃,降幅達1/4;草層高度由1990年的35厘米下降至現在的10厘米,植被覆蓋下降到目前的70%左右。
牧民云白的家族世代居于草原,以放牧為生。他擁有200多頭牦牛、150頭羊。雖然有2500多畝廣袤草場供他支配,但仍顯得捉襟見肘。
更令他憂心的是,“這幾年,草場不行了,草長得不好?!焙筒菰洗蠖鄶的撩褚粯?,云白也曾懷有“千頭牛萬只羊”的夢想,但要維持眼下牲畜的規(guī)模,他不得不在每個夏季,租用別人的1000多畝草場。為此,他要額外支付一筆高達1.5萬元的租金。
直到今天,瑪曲縣仍然難掩生態(tài)保護與經濟發(fā)展的矛盾。脆弱的生態(tài),需要保護,但人們又需要依賴這樣的脆弱環(huán)境生存和發(fā)展。怎么辦?
“這確實是個死結。”武國真說。他介紹說,瑪曲是一個純牧業(yè)縣,牧民群眾收入的95%以上都來自畜牧業(yè),但由于畜牧業(yè)基礎設施薄弱,牧民群眾仍處于“靠天養(yǎng)畜”的被動局面。在他看來,解開這個“死結”的辦法是“讓牧民不再單純依靠畜牧產業(yè)致富,讓一部分牧民從草原上解放出來”。
當然,這還面臨著許多實際困難。對那些從草原上退出來的牧民來說,離開他們熟悉的草原,轉型之路漫長而艱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