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基金發(fā)行可謂紅火,3月6日處于發(fā)行期的新基金居然有17只之多。細看新發(fā)基金,絕大多數(shù)都是以股票投資為主,新批的兩只跟蹤滬深300的指數(shù)基金南方滬深300和鵬華滬深300也赫然在列。
隨著新基金的增多,投資者也有了更多的選擇。不過,面對眼花繚亂的新基金,除了費用較低之外,其他方面似乎吸引力不大。
首先,新基金的歷史信息通常較少。拋開指數(shù)基金不論,新發(fā)行的基金一般都沒有足夠的歷史信息以供參考,基金產品未來的運營成果較難以把握,投資者需要面對更大的不確定性。如果是已經建立品牌的大公司發(fā)行并由具備較多管理經驗的基金經理負責管理,不確定性可能會相對小些,但這就又需要考慮基金經理的管理負荷問題,如果基金經理同時掌管多只基金,太多的任務可能會使基金經理不堪重負,影響到業(yè)績。
其次,新基金還要面臨一個建倉的過程,這方面指數(shù)基金的問題較大。極端情況下,如果跟蹤同一指數(shù)的幾只基金在同一時期快速建倉,這一過程本身就會導致市場波動,已建完倉的老基金可能會在短期內因此獲益。
2009年年初,市場有所回暖,新基金密集發(fā)行的時候,投資人也需要保持一份冷靜。畢竟,如今的外圍市場依然籠罩在一片愁云慘霧之中,必要的組合平衡和風險控制,必不可少。
首先,如果我們選擇股票型基金,我們需要保證投入的資金是長期不需要動用的,準備持有的時間起碼要跨越一個牛熊周期。在投資股票型基金之前,必須根據自己將來的資金需要先規(guī)劃好個人資金在股票、債券、現(xiàn)金和地產等大類資產中間的分配比例,只有長期不用的資金才可以投資于股票型基金。
其次,要分多個時點買入,股票市場變化萬千,但長期以來的時間周期卻總是存在,而且相當穩(wěn)定,也就是牛市、熊市總會持續(xù)一段時間,牛熊之間的轉換需要一個過渡。選擇在多個時間點買入,就大大減少了買在短期高位的風險。在具體操作中,最簡單的方式便是定期定額投資。(晨星(中國)研究中心 厲海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