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第三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消息使得資本市場地產、銀行板塊應聲下挫。在地產、金融服務、鋼鐵等權重股的拖累下,上證綜指4日下跌1.23%,盤中最低跌至2809.13點,創(chuàng)出年內新低,離2009年9月的跳空缺口2803點近在咫尺。
機構普遍認為,本輪股市調整始于房地產調控,鑒于房地產調控力度超乎意料的嚴厲,如果房價不出現適度回落,預計A股難有起色。
房價不落 A股難漲
5月2日,央行宣布自5月10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貨幣政策再度緊縮,使得地產、銀行等權重股再度遭遇殺跌。分析人士認為,目前A股面臨三種預期的壓制。
一是存款準備金率年內第三次上調引發(fā)的貨幣政策持續(xù)緊縮預期。高華證券認為,此次存款準備金率上調50個基點對銀行放貸能力的直接影響十分有限,政府有必要采取進一步調控措施以防止經濟過熱。這些措施仍將以直接的信貸控制為主,存款準備金率可能多次上調。此外,中國央行將在今年加息,特別是在CPI同比增幅連續(xù)兩個月或以上超過3%-4%的情況下。高華證券預計,4月份CPI同比增幅仍將低于3%,但在5月份很可能突破3%,并在此后幾個月保持在此水平以上,因此年中加息的可能性比較大。
二是房地產調控可能是一場持久戰(zhàn)。本輪房地產調控使得房地產股票大幅下挫,但令人擔憂的是,到目前為止,房價并未出現明顯回落。市場擔憂如果政策達不到預期,更嚴厲的措施將出臺。申銀萬國認為,此次房地產調控的目標是引導房價回落至合理區(qū)間,預計5月份出臺的各地方調控細則將更有新意。中信建投認為,盡管房地產政策持續(xù)推出,但當前仍應密切關注房地產稅收政策的變動,這有可能成為壓制畸形商品房價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是經濟增速下滑與物價超預期的“滯漲”擔憂。由于房地產上下游鏈條較長,對投資增速影響較大。獨立研究機構莫尼塔認為,在已出臺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情況下,如果政府進一步出臺緊縮政策,則可能加劇A股市場對實體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擔憂。中金公司、申銀萬國等表示,目前上市公司2010年業(yè)績增長存在下調的可能性。更令人擔憂的是,2010年以來的反常氣候、2009年超量的貨幣供給和大宗商品價格對國內PPI和CPI的傳導,使得市場擔憂2010年物價將大幅高出市場預期。
指數將維持震蕩
鑒于上述三大壓力將持續(xù)存在,加上新股發(fā)行和再融資的沖擊,目前機構普遍對市場保持謹慎。
申銀萬國表示,從1季度的宏觀數據看,經濟存在過熱傾向。鑒于經濟仍然在向過熱方向邁近,以CPI和PPI衡量的通脹壓力繼續(xù)加大,政策仍有可能進一步緊縮,預計2010年5月上證指數主要波動區(qū)間為2700點至3000點。
光大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潘向東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在經濟政策的調控下,市場已經歷了一輪下跌,但對未來兩個季度的市場前景仍保持謹慎。其一,市場在未來兩個季度仍處政策繼續(xù)從緊期(不排除6-7月份加息),這將導致經濟增速開始下降(不管是同比還是環(huán)比),市場的流動性狀況也將收縮(M2和M1繼續(xù)下降);其二,現在的樂觀情緒主要是因為通過調研發(fā)現微觀企業(yè)業(yè)績仍然不錯,但微觀實體隨著經濟調控延續(xù)、經濟增速的下降,企業(yè)利潤也會隨之回落(2008年上半年曾經歷過),經濟同比增速單季度從當前的12%-13%左右下降到未來的8%-9%之間,環(huán)比增速從峰值的3.4%-4%下降到未來的2.0%-2.5%之間,預計一些行業(yè)的利潤增速會出現負值,利潤增速的下降將直接影響到未來市場的估值。
盡管市場整體難言樂觀,但并不是毫無投資機會。
國泰君安表示,最近房地產調控政策頻出,房屋銷售量開始下滑,市場開始擔憂房價難以延續(xù)之前漲勢且有下調風險,這有可能會擠出部分炒樓資金。而對國內民眾來說,投資渠道主要有定期存款、樓市、股市、保險、基金、債券和黃金等,這當中保險、基金只是中間橋梁,資金最終去向可能有定存、樓市、股市、債券和黃金,少部分資金有可能通過民間借貸投向實業(yè),但由于國內私募股權不太發(fā)達,這部分規(guī)模有限。對于國內企業(yè)來說,比民眾多了一條投資渠道即實業(yè)投資。通過比較定存、樓市、股市、債券、黃金和實業(yè)六項投資的一年期收益率,在各項投資渠道當中,黃金和實業(yè)投資相對來說對資金吸引力較大,將可能成為樓市資金的下一個流動去向,對于普通投資者,買入黃金或者受益于黃金上漲的相關資產是不錯的選擇。
長江證券則表示,從絕對收益的角度,運用數量化方法,看好農林牧漁、醫(yī)藥生物、商業(yè)貿易和信息服務。從相對收益的角度,運用數量化方法,看好的行業(yè)為農林牧漁、醫(yī)藥生物、商業(yè)貿易和信息服務。(記者 周文淵)
中新網財經頻道聲明:中新網財經頻道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